莱州市三山岛学校2023--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日期:2024-05-17     

字号:

2023-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莱州市三山岛学校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育人水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德教育,根据《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推进中小学美德教育实施方案》和《烟台市中小学美德教育实施方案》要求,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好少年,旨在用红色文化和道德基因涵养孩子生命,让孩子向美、向善、自信,有理想、有情怀,真正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改进德育方式,丰富教育资源,推动美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打造美德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学校美德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一年级、二年级阶段性目标:

1.引导低年级学生做品行端正的孩子,实现我的小小中国梦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队会教育,让学生知道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能在日常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坐立行,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规范。

3.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普及一点常见的法制小知识。

4.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

5.利用母亲节契机,各班组织少先队员通过帮妈妈做家务、洗一次衣服、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更加热爱生活。

6.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读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之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四年级阶段性目标:

1.引导中小学生做到品德润身,实现中国梦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班队会及主题教育,重温常规,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加强路队,课间,文明礼仪培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3.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

4.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5.通过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会,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通过艺术节、运动会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五年级阶段性目标:

1.引导中小学生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实现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队会教育,让学生熟练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能在日常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规范。

3.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4.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本学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5.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中国梦教育,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班队会,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他们做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通过徒步参观山青青少年研训基地,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德育工作机构    

组长:滕春城

副组长:陈晓业、季赢

成员:贾妮妮、李云涛、王伟栋、侯琳、武娟娟、原旭涛、宿英敏、张向民及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要点:  

(一)丰富美德教育资源

1.打造系列精品课程。充分挖掘三山岛地域特色和各学科教学蕴含的美德教育元素,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2.挖掘本土美德资源。充分利用三山岛地域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中的优质美德教育资源。在本校师生中开展“身边的美德故事”征集活动,适时选树一批校级美德师生,集中宣传推广一批美德事迹和人物。用好《胶东红色文化读本》、《西海地下医院》等现有读本。

(二)强化美德教育浸润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浸润熏陶、习惯养成机制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开展班级文化评比活动,融入和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力争打造校园美德教育长廊,营造浓厚的美德教育氛围。积极参加班徽设计大赛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提升。

2.推进经典诵读行动。在上级的引领下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阅读经典、践行经典,推动师生品德、修养在经典浸润中得到熏陶和塑造。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宣传、教育部门主办的国学经典诵读、国学小名士等活动,力争把三山岛学校创建成“书香校园”。

3.重视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和省教育厅《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根据市教体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文明行为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方式。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

(2)构筑师生、学生间和谐和的人际空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开展道德风景线(校门区风景线,课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课间活动风景点)本学年开展周一“温馨问候”活动,每周一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大队委成员到门口迎接老师、学生到校。

(3)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护导值勤,分层推进,分段达标,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设立监督岗。加强管理,履行职责,评比表彰礼仪班,文明班,期末评先出文明礼仪小标兵。

(4)规范升旗要求,优化升旗氛围,点评升旗面貌,评选最佳升旗手,升旗式。

(5)认真贯彻落实新颁发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守则》和《规范》上的内容为依据,组织学生广泛学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强化。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促使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班班争先的良好的氛围。

4.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美德教育序列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好每学段、每学期、每月、每周的美德教育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植树节、三八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每1--2个月开展一次美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演讲征文比赛、召开主题班团队会、开展志愿服务、布置家庭实践作业、开展主题研学、组织“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等,将美德教育寓于实践活动。

5.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努力提高升旗仪式的效果,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和内容做到周周有主题,力求做到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有感而发。围绕学校目标实施学校的育人工程,结合重大节日适时地组织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6. 加强法制教育。做好依法治教、综合治理工作。坚决遏制、杜绝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鼓励学生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另外,每位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班主任老师加强晨间、课间、午间管理,放学护送要到位。上室外课,有危险因素的体育活动及组织学生外出要有安全措施,确保平安。

7.实施“互联网+”美德教育。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用好互联网平台,制作推介体现美德教育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多样开展网上美德主题教育活动。(三)注重美德榜样引领

1.开设“美德讲堂”。力争每学期开设“美德讲堂”,通过报告、专题讲座、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员主动参与,发挥他们主体地位,搭建家校社美德教育平台。鼓励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美德讲堂”活动。

2.提高家校合作能力。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载体,加强家校在美德教育方面的沟通协作。将美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宣讲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树立科学的美德教育方法,营造浓厚的家庭美德教育氛围,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开通家校沟通的管理渠道。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发放“家校联系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报告会、信息反馈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帮助家长使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联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要求班主任及班主任在积极开展家访或是提前预约谈话,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家访率每学期班主任50%以上,每月家访情况要认真填写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家访工作纳入考核内容。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9月)。制定本校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推进措施和责任部门等。

(二)推进落实阶段(2023年9月-2024年7月)。对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着眼巩固基础、提升创新、打造品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7月)。总结工作经验,把巩固成果、展示亮点、对标先进、总结提高有机结合,推动美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阶段性工作配档表:

1. 九月份“常规教育月”。召开开学典礼,利用开学第一课,组织学习各项常规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及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教师节,培养学生能够尊敬师长。各年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队会教育,让学生熟练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能在日常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部门:少先队。

2. 十月份“爱国教育月”,开展喜迎国庆——礼赞祖国活动,召开主题班队会,各中队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读红色故事、红色研学、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开展知中秋、话传统中秋节系列活动。各年级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队会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之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责任部门:少先队

3. 十一月份“科技活动月”,组织通过校园科技节、会,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走进山青青少年研训基地,进行研学活动。通过艺术节、运动会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通过读书会的契机进行红色故事比赛。开展二星章评比活动。开展少先队建队节活动。责任部门:教导处、少先队。

4. 十二月份,组织各学科的竞赛。责任部门:教导处。

5. 一月份,各科室总结归档。责任部门:各科室

6. 二月份“寒假实践”及开学常规教育。召开开学典礼,总结寒假生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责任部门:少先队

7. 三月份“文明礼仪教育月”,通过各班级召开班队会及主题教育,重温常规,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加强路队,课间,文明礼仪培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室内外文化墙的布置,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结合三八节、学雷锋等活动,让学生感恩父母,学会奉献。

8. 四月份结合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中国梦教育,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班队会,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他们做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责任部门:少先队

9. 五月份 “劳动月”,在五一假期中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各班组织少先队员通过帮妈妈做家务、煮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更加热爱生活。 责任部门:少先队

10. 六月份“欢庆六一”,通过六一庆祝的契机,进行歌唱比赛,表彰优秀儿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责任部门:少先队

11. 七月份开展毕业典礼活动,八月份开展丰富多彩的暑假实践体验活动。责任部门:教导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