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教育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个人生活能力和习惯养成。生产劳动教育使学生亲历工农业生产等劳动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服务性劳动教育强化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将社会劳动体验与家务劳动贯穿全过程,突出劳动价值观念培养,使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奋斗,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学校应兼顾校外生产、服务型劳动,初步养成有责任心的劳动品质,懂得劳动安全。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教育,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具体实施
1.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不少于1小时。
2.建立劳动周制度。每学年设立集体劳动周,可以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可以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强化实践体验,促进规范化,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亲历劳动过程,以体力劳动为主,让学生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3.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务及校务劳动。
4.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劳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团日队日活动、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结合实际进行职业体验,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6.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组织教育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参加劳动,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弘扬优良家风。加强家校协同,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布置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整理房间、倒垃圾、做饭、照顾老人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劳动,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帮助学生每年学会1至2项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7.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教育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劳动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教育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教育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教育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教育时,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教育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教育中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教育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教育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教育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教育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教育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教育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教育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教育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牟忠浩)负责劳动教育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教育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常福龙)。置办必要的劳动教育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教育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要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劳动教师专项培训。专职劳动教育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支持符合条件的劳动教育课教师申报齐鲁名师,参加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评选,把开展和参与劳动教育情况阿如教师工作评价,注重宣传优秀劳动教育课教师。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教育即体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教育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教育”。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教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教育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教育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教育教育的目标。
(四)教育管理
劳动教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教育——熟练劳动教育——创造劳动教育”的顺序发展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展评劳动教育成果(作品),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劳动教育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1.建立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制度,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以展示促提高。
2.建立劳动竞赛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树立劳动典型
3.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假期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会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探索劳动实践基地,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2、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3、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4、组织职责。教务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教育指导;总务处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七、安全保障措施
要加强安全风险预防,健全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联防联控做好相关工作。建立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投保消防责任险,并引导家长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健全劳动教育安全管理体系。
福山区崇文中学
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