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综合试验区第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学期我校根据2023年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工作安排,继续落实2023年课程实施方案,切实执行“双减”工作的要求,努力打造我校的“海岛”文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指标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对《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的执行力度,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二)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各学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不断实践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2.0工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业改革、经典诵读等各项重要工作,做好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工作。
(五)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三、重点推进的工作
1.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实施指导纲要》《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意见》《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和《烟台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规范办学行为, 抓好教学常规、德育教育、作业改革、经典诵读、拓展阅读、写字教学等各项重要工作。
2.继续开展中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与拓展阅读”教学研究,提高阅读数量与质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3.认真落实信息技术2.0工程考核工作,每位教师根据工程每个能力点的考核要求,做好学校考核和迎接市级种子学校的考核准备。
4.继续加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本学期的课程标准改革,各学科组努力打造适合本学科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增进成绩。
5.抓好各级部的优生培养工作和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的习惯养成教育。
6.继续学校“青蓝工程”,建立新学期新老教师结对,加强新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7.按照上级要求努力开展好我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在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每位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课后服务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
四、具体工作及保障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1、继续抓好“教学常规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计划、教案要规范、完整。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要符合《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中第十一条的要求,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制定。继续坚持“教学常规周周查”活动,坚持周一查学制度。教案、计划、作业、小测轮换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整改、有落实。教案封皮必须写清学校、年级、科目、教师姓名、使用日期这五项内容。每个人的教案必须项目齐全,有自己个性化的修改、教学反思或注解,严禁抄袭教案。
其次是两次综合检查:期中初查与期末总查。检查结果记入学期考核,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2、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标准 》
严格执行教辅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乱征定,不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任何考试、竞赛,不组织周考、月考等任何考试,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师生的主要标准。做好教材、教辅、报刊的征订、结算和部分教材的循环使用工作。贯彻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使用工作的通知》,对进校书刊把好关,杜绝滥征订现象发生。不参与有偿家教活动,一心一意教学,全心全意育人。不向学生推销复习资料,不做有偿家教,有此行为的教师区教育局在评先树优时,将一票否决。
3、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上课时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不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等,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早退。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条理清晰,教师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讲授走进探究与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自我训练的时间。课堂教学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要确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因病或其它事情不能上课,要提前请假,由级部负责安排调课,调课通知单要通知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并报教务处备案。无缘无故不上课,出现空堂现象,每出现一次,师德扣10分,师德考核不能评优秀,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2 次或2 次以上,师德考核不合格,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4、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要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坚决克服凡事斤斤计较、相互攀比的不良倾向;教师要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意识,教学不出成绩不是好老师的意识,纠正自己教学成绩差,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单从客观上找理由的片面意识。
(1)严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以任何理由把学生赶出教室(包括让学生在走廊上写作业等),要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发现有学生被赶出教室,一次扣师德分5分,不能评师德优秀)
(2)严格遵守办公纪律。按时上下班,中间不随便外出,上班时不在电脑上玩游戏、购物等。区纪委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抽查,如果被纪委抽查有上班违反工作纪律的同志,一次扣师德分5分,师德考核不能评优秀,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学校也将定期抽查,结果与教师的德勤绩能挂钩。
(3)教师要注意仪表,穿戴要大方得体,上班时不许穿短裤、超短裙、不能戴耳环、不能穿拖鞋和鞋拖。
(4)不许在教室和办公室吸烟,不在学生的面前吸烟。
(5)对学生要既教书又育人,晚自习值班、周六教师值班、大门口值班、走廊教师值班、要认真负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5、重视各类课程的开设,严格教师的课程管理,保障音体美、综合实践、劳动等课程的有效开展。
本学期继续我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积极构建科学合理、富有长岛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并保证每周的1节综合实践课和1节劳动课的有序开展,保证课程质量,每学期末对开展较好的课题组给予教师德勤职能考核加分。
按照市区教育系统的要求,任何教师和个人不能随意挤占学生的音体美课程,不能无故不让学生上音体美课,对随意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教师,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计入教师考核。
6、重视考查学科的评价工作
考查学科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体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学科。按照区教研室的要求,开足开齐所有的评价学科课程,每学期的期末对所有评价学科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和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又分为自评、互评)两大部分。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所有学科的教与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搞好教学质量分析
要重视教学质量分析,特别是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首先是任课教师、班主任带领学生分析,重点学生、重点学科单独分析;第二是教研组或备课组分析;第三是级部分析,纵横比较找出差距;第四是学校分析,学先进,明方向,提质量。
8、实施“2+1”工程,抓好音、体、美教学
音体美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开发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丰富学生活动项目,提高学生活动兴趣,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课程,通过课内体育、艺术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活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要落实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做好特长、技能培养记录:一是班主任负责每月学生在家里培训情况的汇总,二是任课教师填好在校特长技能训练记录。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制度(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每天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老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定点上课,坚守岗位,保证安全,坚决杜绝学生满校园跑、老师在办公室闲聊上网的现象,教师要自始至终在操场组织学生活动。
积极组织好学校、各级部的各种活动,组织好两操,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要保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务处随时抽查体育和体育活动课并进行打分,占总成绩30%,教师必须在场地。体育组做好迎接市达标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赛、冬季越野长跑跳绳比赛活动的开展以及认真组好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的召开。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改革、经典诵读、大量读写工程等各项重要工作。
1、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本学期面临信息技术2.0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的市级考核,要求广大教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深化课堂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观摩及专题研讨活动,总结和提炼有效的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现代教学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开展校本研修与远程研修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2、开展好听评课活动。
本学期继续组织开展教师接力公开课、种子教师展示课等听评课活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都要有听课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评课活动纳入教师德勤绩能考评:听学校统一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达到15节以上为优秀,12节以上为良好,10节以上为及格,10节以下不得分,以学校分管领导的记录为准。听课后要及时地进行对比式的评课,评课时先由上课教师谈过程、体会及反思,每位听课教师都要发言,要从本节课的教学出发,谈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评课的重点,以学的是否有效讨论教的是否有效,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
3、作业改革方面
深化作业研究,优化作业设置、精选作业内容,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校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加强作业形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实效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4.继续开展中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与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学校开学初将为学生、教师征订语文拓展阅读丛书。结合区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将组织教师参加语文拓展阅读相关的各类培训、研讨,在各级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的展评活动,力求把拓展阅读工作有效开展。
5、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实施“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
一要逐步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体系。继续实施“课内海量阅读”,将“经典诵读、泛阅读、语文教科书”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建设与“阅读融入学科教学”“相关课程整合”等改革实验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完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修订各年段校本教材,精选诵读篇目,制定评价方法,不断提升诵读质量。二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活动。落实市局有关规定,指导学校开展主题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明星评选等活动,坚持每学期向教师推荐一本好书,实施“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三要精心组织《海娃》文学社团活动,将《海娃》社刊打造成展示师生个性化读写成果的平台,让爱好文学的师生在这片天空放飞梦想,幸福成长。力争每年保质保量出版一期社刊。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将集中阅读与分散阅读相结合,每位学生每天应保证不少于10分钟的阅读时间。
6、抓好写字教学,充分发挥写字的育人功能。
探索开发硬笔写字校本教材,实施特色教学,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硬笔书写水平。通过开设书法课进行毛笔书法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学生对毛笔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每天保证时间练习书法,间周保证一节课的书法课程。师生一页钢笔字,或临或摩,元旦进行师生写字比赛,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组织师生自愿参加校内外各种书法比赛活动。
7、开展青蓝工程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的中流砥柱。
青年培养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新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的希望,新教师的培养成为我校师资培训的重中之重。为了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的中流砥柱,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活动。采用“二对一”的带、帮、教形式,自学与辅导相结合。每名新教师配备一名班主任导师和一名学科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日常培训工作。
青年教师通过业务理论培训、观评课活动和日常教师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尽快成手。根据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比活动,评选出教学新秀。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教学新秀在德勤职能考核中予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