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招远市金晖学校聚焦数字化评价 搭建劳动育人评价体系

日期:2024-05-17     

字号:

大数据赋能教育的大趋势下,金晖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遵循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原则,通过发布家校劳动教育清单,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手册,开发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平台,巧妙运用“积分制”等多项措施,激发学生内驱力,贯彻落实“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等活动。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科学性

1.创建“1333模式”打造劳动教育评价崭新格局。

1平台,3模块,3维评价,3元协同。以信息化平台为中心,设计劳动课程、劳动周和专题劳动三大模块。劳动课程依据《课标》三类劳动,10个任务群已经把校内和校外的劳动都囊括其中,学校分年级,按年龄段水平,有侧重的发布劳动活动。专题劳动:以节日为契机进行专题劳动,充分利用寒暑假及重要节日,如春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丰收节等,组织学生在家庭开展“厨艺大比拼”、“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收纳整理我最棒”、“我是维修达人”等活动,把图片及过程性材料上传至劳动教育平台,在班级内部进行分享,班主任计分统计,将优秀学生进一步推荐到学校,参加学校层面开展的展评活动。  

2.打造师资队伍,树立劳动育人的观念

劳动课程的意义何在?学校加强思想引领,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更新劳动教育的教学观念。学校打造了“一位宣传员+1位骨干+五位备课组长+N位劳动教师”的劳动推进团队,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室”,定期组织劳动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转变劳动教育的观念,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劳动课程对于学生的作用,要培养孩子劳动的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还要培养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劳动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

3.落实劳动课程实施,保障劳动实践时间

充分保障1节劳动课、1节综合实践必修课的基础上,学校的校本课程、校外劳动课程依托学生的兴趣,开设了大量劳动实践内容的跨学科教学。劳动与地理学科相结合的《探寻家乡的民俗》、《走进家乡的工业、农业》;劳动与科学相结合的《种子的秘密》;劳动与化学相结合的《生活饮用水的来龙去脉》;劳动与道德法治相结合《参与志愿服务,感悟劳动精神》、劳动与物理相结合《家用电器的维修与养护》劳动与美术、传统文化相结合《纸艺、面塑、扎染、拓印等》、劳动与历史相结合《探究货币的演变史》。

4.在学校,通过落实“校园劳动竞标制”,整合校内资源,划分校园岗位,根据季节发布劳动任务,班级间进行竞标,逐层把任务下达到级部、班级手中。中标的班级,再落实到个人,每周进行轮岗,并在评价手册中做好过程描述、注意事项、反思评价等记录,进而再传递给下个班级。例如,我校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占地面积比较小,划分为果木园区,中草药种植园区、蔬菜种植区,根据时令把劳动任务发布给学生;另外,运动会服务、志愿者、花草养护、修剪草坪等任务都采用竞标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劳动效果由学校劳动教师、劳动负责人及各年级评选出的劳动标兵负责计分统计。

科技赋能让劳动教育清晰可见,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时不我待,金晖学校作为招远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将继续创新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努力寻求更扎实有效,更智能全面的评价手段,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步步生花!

招远市金晖学校

2024.0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