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烟台市全面实施“1+1+X”劳动教育体系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方案精神,大力支持劳动教育,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培育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本学期劳动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多彩,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参与热情高。
科学种植
科学种植是在通过亲自动手种植植物的过程,教授学生关于植物生长、土壤科学、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经历种菜的全过程,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美妙。我们把学校种植园分成五块,分别种了大蒜、茼蒿、菠菜、油菜和花生等。科学种植课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和爱护自然的情感。此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户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老师指导学生摘菜
尝尝自己种植的菜鲜不鲜
老师与学生一起剥花生种
老师和学生一起收冬菠菜
非遗工坊
非遗工坊课程是一种旨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它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鼓励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分享交流各自的创作想法和作品,相互启发。通过这样的非遗手工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门传统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播下种子。
学生文化衫扎染作品
学生用扭扭棒制作花朵
学生展示晕染作品 学生正在晕染花朵
盲文积木
盲文积木是特制版乐高颗粒,在积木上的凸点与盲文字母或数字一一对应,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像装饰蛋糕、停车场、数字对战、拼装立体模型等),一方面促进视障学生对盲文的触觉探索,从而提高阅读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增强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拓展创造力、手部协助能力、沟通与社交能力等技能。
探究稳定层叠盲目积木、规划迷宫轨道
与老师一起搭建东炮台城墙
识别触摸盲文声母表
手工编织
绳结编织文化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编织课走进课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感悟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智慧,形成热爱传统工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老师指导学生手工编织基础
学生自主探究编绳技艺
老师指导学生手工编织的细节部分
家政教育,体验美食
一起包饺子
制作蛋挞
盛出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学生在做西红柿炒鸡蛋
积极开展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依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引,由德育处精心策划,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富有创意与实践意义的劳动教育活动。
童心巧手,剪出五一的华章
童心筑梦,编织自理的画卷
青春献礼,环保创想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