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4年5月17日“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文字实录

日期:2024-05-17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5月17日召开“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航空航天产业链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政协副主席、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高君勃、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志远;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锋;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中前,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烟台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烟台市政协副主席、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高君勃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链建设情况。和高主席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志远先生;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锋先生;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中前先生。

首先,请高主席介绍有关情况。

市政协副主席、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 高君勃: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就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交流。

2023年是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全面起势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抢抓商业航天发展的历史机遇,瞄准国内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聚力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取得丰硕成果。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7%;链上企业共70余家,其中倍增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17家,引进合作院士2人,产业发展向好态势更加明显。

一、聚焦顶层设计,驱动产业一体发展。航空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敏锐研判,将其作为全市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相继出台了《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链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明确产业链发展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安排。去年8月,省政府建立了由省长担任召集人的山东省推进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机制,海阳东方航天港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根据上级部署,我们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链长抓总、链办统筹、链主领建、区市协同的工作机制,研究提出“1235”航空航天产业工作体系,明确了产业链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为领建区市,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有力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具备了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等能力。

二、聚焦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加速崛起。2019年以来,我们成功保障实施海上发射10次(其中2023年以来保障实施海上发射5次),累计发射卫星57颗,火箭发射频次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我们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带动区市航天产业协同发展。海阳市东方航天港初步形成以火箭总装测试、卫星研发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及空天信息应用为主的产业布局;高新区全面推进卫星产业园和空天信息港建设,去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黄渤海新区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规划建设清科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和东德核心氢能装备产业园等多个板块;福山区液压装备产业园、龙口市航空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不断壮大。立足现有基础优势,我们以精准招商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走访接待三类500强企业27批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5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到38.4亿元。

三、聚焦要素赋能,推动产业稳步提升。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沿链汇聚,推动“四链融合”,壮大发展动能。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15个,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以加速产业发展为目的,大力推动资本对接。由国丰集团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精准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延链补链强链,为打造商业航天集聚地注入资本动力;以支撑产业未来为方向,精准做好人才招引。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好李德仁院士工作站、龚建雅院士团队等平台,充分发挥高新区首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优势,引进众多专业人才,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2024年是航空航天产业链乘势而上、聚势图强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部署要求,抓住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切实发挥链长制工作机制新优势,努力做到“三个聚力”,加快实现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跃升。

一是聚力提升产业规划,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以标志性重大工程为牵引,系统推进优势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应用场景拓展等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商业航天聚集区。海阳市充分利用省、市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机制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高新区加快形成在卫星研发应用方面的产业竞争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航天卫星部组件集成产业基地;黄渤海新区依托空天海战略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着力发挥制造业优势,打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中心;龙口市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打造航空航天高性能铝合金产品加工基地;福山区对标国内外专业领域,精准招引集聚项目,打造电液伺服系统、航空液压附件等重要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二是聚力强化核心能力,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全力保障海上发射任务,始终把建设高频次、低成本、高效率的海上发射能力作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石,2024年力争组织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形成常态化、高频化海上发射态势;全力增强星箭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推动山东火箭、华宇航天、东方空间等链上企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卫星产业园项目建设,早日打造完成“百星生产线”;全力提升空天信息数据服务能力,通过以发射为牵引,争取向空天信息数据应用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加快完成“东方慧眼”星座一阶段研制工作,推动构建高精度、高分辨率星座示范系统;保障“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具备商业化运营能力,构建数字地球信息服务体系。

三是聚力促进提质增效,激发产业强劲动能。抓好产业招引,今年计划走访对接企业(单位)不少于100户,争取签约项目15个以上,积极促成航天四院动力项目落户东方航天港,加快推动空天信息港在谈项目落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搭建科创平台,鼓励相关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培育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不少于2个。培育壮大企业,支持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积极承接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科研、生产、测试、保障等任务,主动融入航空航天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产业细分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不断壮大全产业链规模,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高主席的全面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烟台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打造了哪些优势?市国资委作为链办,下一步如何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志远:

近年来,烟台航空航天产业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快速起势,初步形成了“天上有星”“地上有箭”“海上有船”的产业布局。主要打造了三方面优势: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彰显。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投资355亿元的26个重点产业项目已沿链集聚,聚链成群。火箭制造方面,东方航天港商业固体火箭总装基地实现投用,园区整体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海上发射方面,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成功保障全球最大固体火箭“引力一号”完成首飞任务;卫星应用方面,“东方慧眼”星座启动组网,首颗业务星“烟台二号”发射入轨。烟台已串联起了从火箭、卫星研发制造到总装测试、海上发射、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全产业生态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成立航天产业发展智库,引进高水平专家32名,涵盖航空航天装备、火箭、卫星、测发控等各领域,向航天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为烟台市航天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实施创新引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打造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15个,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产业配套功能持续提升。近年,烟台市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逐步发展,培育了513所、钛金科技、中集来福士等一批航空航天龙头企业,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提供强大的配套支持。其中,航天513所是我国卫星分系统研制主力单位;钛金科技公司紧固件等3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集来福士研发建造的海上发射平台圆满保障发射任务;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聚焦新材料应用领域与头部航天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南山航空铝材已成功进入波音、空客、中国商飞供应商体系。下步,市国资委将立足“统筹、协调、服务、推进”职责,以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精神为指引,建立健全高效的统筹指挥体系和严密的工作承接机制,持续打造专业化工作团队,进一步聚集产业发展要素,激发产业发展强大动能。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谋划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优势领域,坚持前瞻布局,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瞄准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前沿和趋势,充分利用航天产业发展智库支持,组织专家对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创新课题进行研究谋划,形成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依托海阳市、高新区、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互补、错位、差异化”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辐射带动星箭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航天文旅五大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航空航天新业态,推动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更加丰富和立体,加快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促进协调联动,全方位塑造产业发展新体系。依托航天513所、钛金科技、东方航天港集团、山东长征火箭等龙头企业优势,发挥“头雁”作用,激活“雁阵效应”。支持链主、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商业航天发展联盟,带动航空航天装备、星箭研制、空天运输等创新型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提高专业化、特色化园区承载作用,采取“一区多园”“园中园”等模式,强化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为项目建设主体提供业务对接、资源导入等多维度服务,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链条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抓好项目招引,加速度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利用烟台航空航天产业“有海上发射、有星箭制造、有数据应用”的全产业特色优势,推动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跨省域合作交流,加强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星网集团等头部企业走访对接,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烟台。推动实施“135”计划,即:每年招引1个5亿元以上标志性项目,3个1亿元以上引领性项目,5个5000万能级以上支撑性项目,争取未来5年我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过五百亿。优化要素保障,多途径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充分发挥东方航天港省、市协调机制重要作用。从体制、资金、人才等方面争取更多资源。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择机开展异地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宣传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营商环境,招引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省属企业来烟投资合作。统筹运用好航天产业基金的资本和资源优势。帮助对接筛选产业链优势项目,稳步提高一期基金的投资进度,加快推进二期基金的市场化募集,为产业链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持续推进服务企业制度与产业链工作深度融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建立清单,挂账销号,逐一化解,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发展要素保障。

中新社:

近年来,国丰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作用,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助力航空航天产业链发展方面,国丰集团是如何推动资本和产业深层次融合的?

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荣锋:

坚持战投引领,实现从财务思维向产业思维转变。从传统追求财务收益,转向了全要素设计、全周期服务的跟踪赋能。围绕贯彻落实烟台市关于航空航天产业的战略部署,国丰集团出资15.3亿元,联合海阳市国资平台组建东方航天港集团,以长期思维为东方航天港提供资金、资源、服务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完成64栋单体楼、近30万平米的载体建设,引进中国火箭、东方空间、星河动力等行业头部企业和李德仁、龚健雅等国内顶尖院士团队,落户了中国最新的智能遥感星座东方慧眼,搭建了全球领先的开放地球引擎,投用了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目前已成功保障10次海上发射任务,57颗卫星成功入轨,全力争创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

组建产业基金,实现从募投管退向募投管推转变。“退”是获得投资收益,项目就结束;“推”在于强化股东赋能,推进项目做大做强。国丰集团着眼于落实“六个一”的产业链发展机制,承担了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的落地工作,联合申万投资组建了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吸引项目落户园区。目前已投资山东宇航、东方空间、星河动力、九天行歌等10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3.65亿元。企业入园过程中,依托东方航天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和配套服务,赋能企业自身实现快速发展、提升经营业绩,既实现了航天产业的壮大,又通过企业反哺资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中,东方空间在两年的时间估值从10亿元上涨至60亿元,星河动力估值从60亿元上涨至120亿元。

实施招投联动,实现了从传统招商向市场化招商的转变。着力推动传统的资源招商、政策招商向市场化的资本招商转变,以市管企业优化整合为契机,做实了旗下招商集团,统筹日韩港新4个经济合作中心和深、沪、京3个境内办事处, 与20家专注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资机构、50家私募投资机构,30家航天头部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综合运用股权招商、基金招商,打造了以投带引、招投联动的资本招商路径,招引聚集产业项目23个,涵盖星箭制造、高端配套、卫星应用、航天文旅等多领域。此外,国丰集团高质量举办了2届东方航天港产融合作大会,邀请嘉宾400余人次,累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10余项,搭建了合作交流共享平台,加快产业要素聚集,进一步促进资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

东方航天港作为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海上发射、集群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东方航天港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中前:

近年来,烟台东方航天港紧扣“海上发射”突出优势,建造“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研制东方空间大火箭,组网“东方慧眼”大星座,搭建东方时空OGE大模型,构建起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东方系”。截至目前,海上发射“十发十捷”,21个产业项目沿链集聚,园区投资逾百亿元,初步具备“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应用”三个核心能力,以商业航天为主导模式的产业集群加速呈现,快速实现了“火箭升空、产业落地”的阶段目标。今年,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一个园区、一个平台、一个基金、一支队伍、一套政策”的“五个一”指导精神,聚焦聚力做好“发射保常态、固体强地位、液体上能力、卫星重应用、文旅促拓展、园区抓配套”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引龙头、强链条、创生态,着力实现东方航天港发展再上新台阶。持续提升海上发射能力。对标国际一流,瞄准大院大所,加快打造我国首个“空天物流园”,推行“前港后厂、出厂发射”模式,并持续强化商业发射公司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运力配载、在轨交付业务,力争年内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率先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持续提升火箭总装总测能力。固体火箭方面,通过总装引配套,并向3D打印、伺服系统、电子元器件等细分链条延伸发展。液体火箭方面,则是通过“配套引总装”,加快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建设和半潜式火箭发射平台建造,年内具备液体火箭总装及发射保障能力,加快形成产业闭环,形成园区内60%配套率,着力打造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生态最优的商业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持续提升空天信息服务能力。依托海阳市“核风光氢储”清洁能源优势,突出空天数据应用服务,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丰富“开放地球引擎”商业应用场景,建设卫星智算中心,打造卫星柔性生产线,开发山东省空天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着力构建“数据+算法+算力”时空信息垂直生态体系,牵引更多开发地理信息应用公司汇聚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持续提升航天文旅品牌影响力。依托国内具备领先水准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馆,加快打造全国航天科普研学营地。同时,以近岸发射观礼为牵引,科学规划5平方公里航天文旅新区,积极引进多元业态,打造科普研学、沉浸体验等一体的重要航天文旅综合体,聚力成为全国航天主题旅游目的地。同时,东方航天港正在进一步深化园区规划、调整空间布局,塑强核心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以最优环境、最好政策、最强配套,为广大入园企业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生态服务保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助力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高中前董事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链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本场发布会,全面展示了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在短短4年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快速起势”到“整体成势”的成就,也拉开了“乘势而上”“突破发展”的序幕。希望大家发挥各自平台优势,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宣传,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全产业链规模,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努力将航空航天产业打造成我市优势产业和“靓丽名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力。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稍后我们继续召开第九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一会见。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