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该《应急预案》适用范围为: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师生员工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已造成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和食品安全事故(统称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在食堂餐饮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学校师生食物中毒或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二)科学决策、群防群控:学校建立领导组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学校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坚持群防群控。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三)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学校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极力控制事故发展和势态蔓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处理及整改工作。
三、处置食物中毒应急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 长:吴 伟
副组长:付秋林
组 员:焦广涛 杨丽霞
职责:下达启动处置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或协处请求;同时负责与卫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2、现场指挥组
职责:负责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的全面工作;负责事发现场所需急救药品、器材、后勤物资、人员的统一调配;对现场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上级要求提出调整现场工作措施的建议。
四、保障措施:
1.食物中毒报告
学校食堂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的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学习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3.前期工作
(1)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严格把关,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2)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变质原料,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的原料流入餐桌。
(3) 把餐具消毒关。各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
(4)各学校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125克密封好在留样柜内保存48小时。
五、应急处理程序:
1.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次全部食品。
2.树立工作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发现可疑病情后,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做出以下措施:
(1)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1)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师生。
2)立即报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3)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或者与附近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师生 。
4)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及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学校主管领导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向区教育局主管部门汇报,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1)责令食品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由食堂分管领导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3)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4)班主任负责协助校医护理患病学生,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级进行。对已确定重病师生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5)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7)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8)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