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南十里中学教学管理制度(2024年)

日期:2024-05-16     

字号:

                               备 课 制 度

备课是指课堂教学的一切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到不备好课,不上讲台。备课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采用两种形式

坚持个人备课为主,同时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老教师和有创见的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按单元(章节)进行。作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教研组和个人要留有内容完备的集体备课记录。

二、抓好三个环节

1.学期集体备课。学期集体备课要在开学前进行。集中约一个周的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点熟悉各单元之间的内容联系和重点要求,写出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2.单元集体备课。在单元授课前一周进行。单元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有一人主备主讲,众人参与讨论,主备、主讲人可实行轮流制,也可由水平较高的教师连任。单元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

(1)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个学段及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

(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措施。

(3)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内容。

(4)制订单元教学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音、挂图、计算机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5)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本单元各部分知识教学的课时数。(6)按“识记、理解、运用”三个部分设计覆盖面较大并有一定梯度和深度的单元自测题。

3.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上课前的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一环。课时备课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所用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后拾遗(教后小记)等。要求中青年教师每课时都要写详案,要写出特色。尤其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2)有突破重点和处理难点的具体措施。

(3)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和练习内容设计。

(4)既有教师的活动,更要有学生活动的设计。

三、体现四个方面要求

1.备课前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要确立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根据本学科新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弄清本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注意关注各种考试的特点,把握其对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弄清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结构,确定出正确合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科学的用好参考书,不能照搬照抄,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备课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方法习惯等个性特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步骤程序。科学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3.备课要精心研究教法和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精心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4.备课要精选练习和作业。习题要精选,安排好基础题、综合题、必做题、选做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有效的体现巩固性原则,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5.习题要多角度、多方位的设计,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作业可分为必做和选做,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要认真审查作业的题量和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集体备课制度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来自备课质量,不论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任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要认真备课。

二、坚持同年级同科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1.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钻研教材,确定全册各单元训练的重、难点;

2.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特点;

3.确定本年级教学研究主题;

4.统一调整教学进度;

5.安排本年级本科教学活动。

三、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和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本学期的各单元,各课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划分课时,在备课本的第一页应写本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一般包括:

(1)对上期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分析。

(2)对本学期教材和重点.难点的分析。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思想教育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4)教学进度,需写明章节课题,所需课时的起止时间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