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有数据统计,18岁以下抑郁症占发病总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看似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没什么差异,如情绪持续低落,思维与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行动迟缓、活动量减少,沉默寡言等。但与成年人诱发因素有所不同,比如,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诱发因素主要集中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事件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1.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考前焦虑、逆反、自卑心理、强迫行为、体象烦恼、社交恐惧、早恋问题、网络依赖。
(1)学习问题: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他们主要的任务。家长老师的厚望、激烈的教育竞争、日益严峻的考试升学压力,无一不让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因此学习焦虑、厌学、逃学等情绪障碍,甚至造成自杀或其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2)情绪问题
① 自卑、抑郁情绪: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把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言行或与自己无关的事与自身联系起来,总认为别人会轻视、不喜欢自己,因此他们会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其他人沟通,进而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② 逆反心理:随着青少年的独立和自我意识增强,想要摆脱别人的管束,自身对外界认识有较强的自我认定,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想极力摆脱父母和教师的教育。
(3)人际关系问题
① 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与朋友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在这个敏感时期,因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会导致一些不合理想法产生。
② 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创伤,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③ 早 恋: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再加上网络上的各种言情小说、电视剧、电影,都会引起青少年对异性和恋爱的好奇心,再加上家长和学校过于严厉的监督和批评,导致青少年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出现青少年早恋的问题。
(4)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青少年虽然身体发育很快,但是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辨别能力较差,同时由于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好奇心较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有部分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与现实社会脱节,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原因:家长过多的保护,很多青少年从小没有遭受任何挫折,以及青少年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面临重大挫折就会心理崩溃。
(2)家庭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第二,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第三,父母的过高期望;第四,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
(3)学校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以及教育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等诸多因素,增加了老师、家长、学生的焦虑。学生焦虑互传,竞争或躺平、无意义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所谓的“空心病”。
(4)社会原因: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多。手机普及,青少年的网瘾状况日益严重,青少年分辨虚实的能力较弱,如果学校和家长没有及时有效地监督和引导,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5)文化原因:文化经历对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大文化(以种族和民族划分的文化差异),还是小文化(青少年时期与不同群体打交道时遇到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差异),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建设。
3.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父母需努力与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①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孩子创造充满爱和接纳的环境,让青少年提升安全感。
②对孩子的期待要合理,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发展目标。
③正确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第二、学校需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①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减少枯燥重复的低效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分层教学或布置作业。
②改变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发展青少年多方面的技能,建立成就感。
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提高社交技能,掌握压力应对策略。
第三、社会需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软硬件环境:(硬件方面)创设适合青少年进行娱乐、运动和交往的活动场所。(软件方面) 为青少年组织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团体性活动或兴趣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或公益活动,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