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校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家预防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小组)
组 长:王连成
副组长:姜本清 朱文东 苑永芹
成 员:李 栋 王华东 刘金敏 杨彩红 郭洪利 李丽香 秦文平 兰 波 于龙涛 原 明 崔立文
职 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学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援助。
二、成立防震减灾各工作小组
1.避震疏散组
组 长:姜本清
成 员:刘金敏 郭洪利 秦文平 崔立文
信号员:李 旺 刘瑞东 李政坤 孙洪雨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朱文东
成 员:杨彩红 张世海 庄永训
3.通讯联络组
组 长:苑永芹
成 员:李丽香 原明 兰荣芳
4.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杨军
成 员:杨向东及保卫科全体成员
5.医疗救护组
组长:朱文东
成员:刘泉辉 孙光杰 盖玫秀
三、预防地震应急预案:
震前应急准备工作在本预案公布后,当临震预报发布时的紧急情况下完成。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法: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东操场正中位置。
2.学校安保组要定期修定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学校学生组、宣传组用宣传栏、学校公众号、LED屏等经常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避震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经常进行检查;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各处室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四、临震应急响应:
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或突发地震(一般3级以上)时,学校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1)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长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地震。
(2)突发地震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①“地震应急预案”应由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启动。
②如组长不在学校,无法启动预案的,正组长可电话指定副组长代为启动预案,或由副组长直接启动预案, 副组长代理行使组长职责。
③副组长启动预案,应同时向组长报告,如当时无法报告或无法与正组长取得联系的,可事后向组长作专门汇报。
五、突发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突发地震时,组长(副组长)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信号员发布应急信号。
(1)应急避震
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三响短促哨声,连续多次),进入应急避震状态。
①任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为避震疏散组成员,负责该班级的应急避震、紧急疏散工作。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乱”,命令学生迅速就地避震。迅速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等次生灾害源,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②学生:迅速躲避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并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底楼教室靠门口的少部分学生可直接跑到教室外最近的安全地方)
(2)紧急疏散
信号管理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一声长哨,连续多次),进入紧急疏散状态。
①避震疏散组其他成员:迅速到达指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及场地,负责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②教学楼楼道安全管理员作为楼层疏散指挥员,按平时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疏散线路进行疏散。
③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疏散,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拥挤。教室讲台、靠楼梯最近的任课教师应立即赶到楼梯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④楼道安全管理员应立即赶到学生疏散路线相关节点做好防护工作。
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定的次序、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至指定地点(操场、空旷地带)。
⑥各班主任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受伤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并向处室主任报告,处室主任向安全办公室汇报统计结果。
(3)自救互救
根据师生受伤情况,自救互救组开展救助工作。
①学校医务室、后勤处等部门迅速在疏散地设立临时救护点,组织救治。
②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救助,配合、协助校医对轻伤者给予必要的消毒、清洗、包扎等医疗处置。
③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④安保组、学生组、后勤处检查学校食堂、教学楼、实训车间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
⑤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4)教育安抚
突发地震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5)灾情报告
突发地震后,避震疏散组应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收集学校地震应急中采取的基本措施,起草“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经组长审阅、批准,震后半小时内将“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无新生重大灾情的,震后2小时、6小时内分别做好续报工作,以后每天报告1次。
(6)震后教学保障
①后勤处震后应立即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校舍受损,应对其进行封闭,并组织安全鉴定。
②校舍受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教学点。
(7)应急结束
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六、保障措施:
①由各教育处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班级分布等情况,在学年初(即9月初)制定各班应急疏散路线,并张贴在每层楼道处。学校班级分布等因素有变动的,应在变动后15天内更新“应急疏散路线”。
②学校要经常举行地震应急演练。平时,各教育处每月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每学期应结合军训、科普宣传等活动,开展一次单科目演练。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应组织1—2次全校性、全科目的地震应急演练。
③后勤处对学校的通讯设施、车辆及其他应用于应急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学校医务室应贮备部分急救用(药)品。
④后勤处根据学校建筑布局、空地情况,利用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七、预案管理:
1、预案由安保组制定,经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并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预案的学习培训工作由安保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