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冬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增强生产区域间的衔接性促进现代型农业协调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打破传统农业的束缚与局限性,对农业生产区域合理布局,能深度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按照市政协143034号提案有关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区与布局,增强生产区域间衔接性的下步措施。
一、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情况
近年来,烟台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总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一)三区一带布局合理。我市根据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基础,突出优势、三产融合,连片打造、核心带动”原则,全力构建“三区一带”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一是围绕海阳市、莱阳市、招远市、莱州市,聚焦玉米、小麦优势产区、重点粮油加工集群和高品质绿色蔬菜生产带,打造高效粮油产业发展区;二是围绕福山区、牟平区、蓬莱区、栖霞市等区市,聚焦苹果、梨、葡萄、大樱桃等优势果品主产区、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区;三是围绕芝罘区、莱山区、黄渤海新区等区市,聚焦数字农业示范、科普教育、生态休闲、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
(二)特色产业优势彰显。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粮食、果蔬、白羽肉鸡、预制菜、现代种业、生猪及肉牛、粉丝、花生及食用油、饲料及宠物食品9大产业,进一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全链条融合、全要素聚集、全价值提升。如,现代种业方面,编制出台了《关于加快烟台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级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苹果产业方面,以3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制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意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3亿元。肉鸡产业方面,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100%,总产值达200多亿元,已成为我市第一大畜牧产业。成功培育了益生、民和、仙坛、春雪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肉鸡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的3/4,是全国唯一实现“祖代繁育-父母代养殖-商品代养殖-深加工”全产业链相配套的地级市。
(三)产业支撑成果突出。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烟台市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了“烟台农品”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烟台苹果品牌价值突破152亿元,连续14年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烟台大樱桃品牌价值达56.93亿,稳居国内樱桃产业第一品牌。二是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烟台近商亲商、助商护商,拥有龙大、喜旺等国家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省级93家,“农”字号上市公司15家,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46 家,通过龙头领军、资源整合,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呈雁阵集群式发展。全市共建设国家级产业强镇7个、省级39个,省级乡土产品名品村349个,各类载体平台星罗棋布、梯次发展,呈燎原之势。三是提升农业科技研发实力。现有玉米工程技术中心、苹果育种中心等市级以上农业创新平台53个,涉及水果、粮油、畜禽、种业等多个链条。烟台农科院综合科研实力排名全国第3位,山东省第1位,多次承担国家、省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277项,综合实力遥遥领先。
二、下步打算及措施
下步,我市将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增强生产区域间的衔接性促进现代型农业协调发展,重点做好几下工作:
一是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计划于今年编制并印发烟台市农业强市建设规划,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重点围绕粮食、果蔬、肉鸡、生猪、现代种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雁阵群”,加强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名品村创建,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发展,探索高质量推动农业强市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二是突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实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坚持“品质”“品牌”内外兼修,建设龙头型、骨干型、特色型示范园,打造品种优良、装备齐全、管理先进的“大果园”,年内认定大果园 5 处。探索多样化营销模式,持续提升“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价值;以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畜牧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等模式,加快推进畜牧业智能化建设。扎实做好肉鸡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年内全市商品肉鸡出栏量2.5 亿只以上;发展蔬菜、茶、花卉等特色富民产业,着力建设高品质蔬菜生产区和加工出口基地,提高绿色、智能种植和加工能力。
三是推进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推进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物联网、绿色种养等领域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产业和区域发展技术瓶颈。聚焦烟台“北方种谷”建设,加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力度,健全完善农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鉴定体系。开展数字农场建设和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年内,建成 6 个山东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0个市级数字农场。
四是加快乡村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升级。推进莱阳食品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扩区、春雪健康智慧工厂建设等预制菜产业重大项目,放大莱阳市“中国预制菜第一市”引领作用,力争年内全市预制菜产值达到 280 亿元。搭建多层次预制菜产业科创平台,破解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行业技术难题。拓展培育农业新业态,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五是打造农业高端品牌。围绕“烟台农品”品牌,开展线上线下品牌谋划推广,扩大“烟台农品”的全国知名度。鼓励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优先“走出去”,统一使用“烟台农品”包装标识,推动烟台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高标准举办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和中国(烟台)国际预制菜博览会。
衷心感谢您对烟台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多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真知灼见,积极工作,开拓创新,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水平。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