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感染后发病多为轻型患者,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但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更重。
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但由于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常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适用于流感,包括停课等校园措施,以及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通风清洁等个人防护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因此各地每年流感流行季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均可能不同。
为保证受种者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建议最好在九、十月份接种流感疫苗,一般在十月底前完成。如果没有及时接种,在整个流感季节内都可以接种疫苗。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接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1](以下简称《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建议优先接种人群:
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⑤孕妇(建议接种人员在查阅和遵守疫苗明书基础上,做好充分沟通后进行);
⑥6至59月龄儿童;
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版)》[2]中强调,儿童接种疫苗可减少流感或流感样疾病的人数,并可减少社区传播,包括对
易感群体的传播。
来自中高收入国家的研究数据表明,对社区传播最大影响的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我国人口密度大,很多家庭是祖孙三代同住,中小学
生流感的罹患率高,是将流感病毒带回家庭、传播至社区的风险人群[3],因此应更加重视中小学生流感疫苗的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项:
问:哪些人群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答: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
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
①因使用药物、HIV感染等任何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
②长期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③2 ~ 4岁患有哮喘的儿童;
④孕妇;
⑤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⑥接种前 48 小时使用过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者,或接种前 5天使用过帕拉米韦,或接种前 17 天使用过巴洛沙韦者。
问: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都接种吗?
答: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会有不同,每年的疫苗组分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另外,接种疫苗后产
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且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能最大程度获得有效的保护。
问:流感疫苗有三价、四价,还有各种厂家的,怎么选?
答:流感疫苗产品丰富,均可预防流感,对于可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适龄的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问:今年上半年得过流感,还需要接种吗?
答:推荐接种。之前罹患流感时感染的流感病毒,可能和本流行季流行的毒株不同,因此,为了避免再次感染不同的流感病毒株,即使
今年上半年得过流感,在冬季流感流行进行疫苗的接种仍是必要的。
问: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能不能一起打?
答:流感灭活疫苗与其它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但在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后,必须间隔28天以上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问:打了流感疫苗后可以不戴口罩吗?
答:流感疫苗并不能100%预防流感,但可以让接种疫苗后仍罹患流感的人症状有所减轻,发生重症的几率显著降低。
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做好日常防护措施,比如问题中提到的戴口罩,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中,将大大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
采取日常防护措施对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也很重要,除戴口罩之外,还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