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教师发展规划
教师是学校力量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是保证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基本建设,特别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尽快建设一支职业道德高 尚、业务上勤于研究、科研上勇于探索、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将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产生决定性影响,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大事。为此特制订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组织领导
组长: 曲有强
副组长:谭富政 刘虎建
成员: 于善霞 王世川
二、现状分析
我校 35 周岁以下教师占 14%,这些教师虽有上进意识,能吃苦,讲奉献,但缺乏专业引领;骨干教师在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需要全面提高。
三、指导思想
1.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2.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科研型和智慧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
四、发展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师德群体;加强学科教师群体建设,尽快形成一支以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群体,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养。
2.五年内,学校帮助搭建展示平台,使部分教师成为市、县内本学科教学与研究有影响力的教师,逐步培养和创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以 30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培养“新生代”骨干教师队伍;以 30 周岁到 45 周岁的“中生代”骨干教师为重点,全力打造精心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
3.完善师资的管理机制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体系,在全校教师中初步形成主动发展的氛围。
五、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每学年至少请 1 名教育理论专家,1-2 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一线学科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同时支持教师外出或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
4.强调教师基于学科的研究与探讨,要以问题为本,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5.进一步强化教师基本功,包括三字一画、普通话、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每学年给每位教师录制一节常态课堂,要求教师与上学年相比,重点看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有无提高。找到差距,制定改进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
六.骨干教师培养
(一)选拔程序
教研组推荐,各级部审定, 由学校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批准; 原则上,学校各学科各级部按实际情况确立 3-5 名骨干教师;学校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后备队伍骨干教师信息库,逐层选拔培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的机制。
(二)考核评价(避免形式主义)
骨干教师一般每年选拔调整一次,每学期进行考核。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示范课(评等);每学年至少带一名徒弟(以徒弟成绩考核);每学期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听课不少于 20 课时。 每学期精读一本教学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评等)。每学年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成绩不低于同类前三名。每学年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一次(参加外出培训要上交培训总结,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针对性地培训讲座,力求让培训效果最大化,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用)。
七.青年教师培养
(1)思想水平和教学理念方面
青年教师要多读书,读有意义的书,本着学校推荐和个人自选的原则,每学期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一本,写出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1500 字左右)(评等)。以“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为内容,展开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活动(评等)。
(2)业务水平方面
组织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课堂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技能; 提供名师、特级教师课例资源,并以此为引领开展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评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青年教师发展档案。
(4)所有考核与师傅挂钩,将每个级部师傅分三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