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要求,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竭力发展学校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加强常规管理,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自觉化;精细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打造精彩课堂,促进教师成长;积极引领,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抓好规范办学。认真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的有关精神,规范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各种配备齐全的功能室,上好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并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和整理,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全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放在学校的首要工作,继续加强一日常规检查,督促教师在认真施教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 (2)抓好两表的制定和管理。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的贯彻落实是稳定教学秩序和促进双减落地的关键。严格按照要求,制定作息时间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调课需填写调课单。针对本学期的教师变动做好课程的调整,并及时上报课程表和时间表进行备案。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落实到位,训练及时,容量恰当。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差必补)。重视作业分层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加强作业量及质量的检查和通报,并纳入量化评估。
(4)抓学生习惯养成。一是强化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健全表扬激励制度。二是继续抓好教学管理,安排好平日测试和复习指导工作,注意做到科学有效,以应对全区的教学质量监测。
2.深耕劳动实践教育
认真研究上级下发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要求,继续推进劳动实践活动,上好劳动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天台,开展种植工作,推进劳动清单的整理,探索学生劳动实践电子档案的使用,做好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提升劳动技能。
3.做好课后延时服务
本学期做好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低年级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中高年级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并根据工作安排做好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劳动实践教育。
本学期要主抓教育教学质量,其他各项管理及时有效,抓落实。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配档表
月份 | 工作内容 | 负责人 | 备注 |
二三月 | 1. 假期作业表彰总结 2. 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3. 各学科质量分析 4.作业常规检查 5.召开家长会 | 教务处 教务处 教研组长 教务处 教务处 | |
四月 | 1.开启种植活动 2.写字比赛活动 3.基本能力检测 4.作业常规抽查 5.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
教务处 | |
五月 | 1. 阶段性质量监测 2. 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周活动 3. 进行劳动技能大赛 4. 小升初招生工作 | 教研组长 教务处 教务处 教务处 | |
六月 | 1. 迎接上级部门教学视导工作 2. 组织复习,做好质量监测。 3. 作业常规检查 4. 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
教务处
| |
七月 | 1. 教学质量监测 2. 教学资料的整理与存档工作 3. 教学工作总结 | 教务处 | |
本学期重点工作: 1.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课听讲习惯、写字习惯、作业习惯等。 2.提升教学成绩。一二年级每个学科班级间的最大分差争取 保持在2分以内,中高年级每个学科班级间的最大分差争取保持在3分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