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烟企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专家烟台行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 ||
|
||
科技创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让科技成果从论文里的“纸果果”变成真正受市场认可的“金果果”,烟台又有大动作。 4月26日上午,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办,烟台市科学技术局、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专家烟台行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我市召开,来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科研团队的18名专家带着最新科技成果齐聚港城,与近百名企业代表精准对接技术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会上,烟台市科技局局长李杰表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作为我国化学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在化学工程、材料科学、新能源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烟台市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匹配度很高,在推动烟台产业创新升级,建设全球性先进产业集群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期待更多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烟台转化和落地,为我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把科研成果产生的过程比作‘从0到1’,那落地转化生长就是‘从1到N’。拥有再多的科技成果,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也很难将其变为生产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胡士奇说,本次推介会烟台面向产业、面向企业,为高校院所、科研平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创新空间、无限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在烟台加速发芽成长、迸发活力。 会上,各科研团队围绕新材料、绿色化工、医药等领域现场推介16项成熟度较高、可转化落地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与企业进行现场技术交流。 项目路演现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助理张晓伟携带“血压仪与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一体机”仪器进行现场演示。
“血压仪与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一体机是集血压测定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为一体的机器,产品集成了仪器本体测定与手机软件测定程序,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张晓伟介绍,该仪器可有效防止高血压,心梗,脑梗等疾病。产品一亮相便吸引了元微境电子等多家烟台企业争相洽谈合作。 在校企对接环节,多家参会企业与专家团队“一对一”精准对接,达成合作意向。 烟台东方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集植物胶囊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对接会上能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寻找到最合适的科研团队。”烟台东方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研发部经理刘佳丽说,目前企业已在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对接到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帆团队,在新型胶囊材料领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助力企业进行新品种、新材料的胶囊囊材研发。
一边是技术难题,一边是解决方案,一场对接会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在烟台相遇。据了解,活动现场累计9项重大科技成果与13家企业开启洽谈合作,并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将在烟台碰撞出创新合作的火花。 “期待更多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烟台转化和落地,为我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活动现场,烟台市科技局局长李杰发出“科技合伙人”邀约,为烟台寻求更多可能。
在供给端,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以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为重点,征集最新科技成果。近一年,累计走访市内外47家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累计征集最新科技成果3000余项,全力推进优质资源与我市开展科技合作。 在需求端,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深入企业实地考察,挖掘企业技术需求。过去一年,实地走访13个区市150余家企业,征集有效技术需求130余项,同时编制《2023烟台市企业技术需求》手册,向全国高校院所推送,助力我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未来,烟台市科技局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保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同向发力,畅通“企业出题、院所解题”合作渠道,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让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