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沙子学区小学
2023-2024年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为发挥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在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家务劳动、劳动技术、服务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 加强组织管理
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成立由李宁校长担任组长、孙芳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体系,适时组织开展对我校劳动教育组织和情况的专项督导。
积极探索和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老师,配备必要的专职劳动教师,从企业、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校外辅导员。
三、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小学学段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德育。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方式
(一)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指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所必须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主要内容:
1.认识劳动用品。根据家务劳动的需要,认识和选择家务劳动中用到的工具、材料。如衣物洗涤要认识洗涤用品、洗涤工具等;烹饪要了解家常餐的食材种类(米、面类、谷类、肉类、 蔬菜、调料等)和基本的烹饪方式(炒、煮、蒸、炖等)以及制作家常餐的工具等。
2.学习劳动技能。在认识家务劳动工具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搜集物品收纳的技巧和方法,收集生活中的卫生清洁小窍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浸泡、揉搓、漂洗等洗涤方法、技巧,学习揉、擀、包,洗、切、拌、炒等基本厨艺知识技能。
3.参与劳动体验。根据家务劳动需要,遵循家务劳动安全要 求,尝试使用相应的工具、材料,参与家务劳动。如进行衣物洗 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洁、垃圾分类、做家常菜、面食制作等。
4.反思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感悟。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参与家务劳动的态度、家务劳动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情况以及家务劳动的成果优劣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可以结合家务劳动过程与成果的照片或视频,分享自己进行家务劳动的方法技巧和家务劳动心得体会。在展示与分享中懂得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劳动技术:
劳动技术指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如金工、陶艺创作等,以此增强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
主要内容:
1.创意设计。在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对某一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如可以从结构、功能、美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材料、工艺的可行性,制作环节的合理性,创意的实用价值等制定制作方案。
2.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和工具。 设计制作的材料可以包括纸、木、皮、布等。劳动工具可以包括刀、仪器等传统工具以及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
3.动手制作。根据制作方案要求,学习制作基本技法,掌握劳动工具的安全使用规程,动手制作,将创意制作成作品。
4.交流展示作品,反思与改进。学生展示交流作品,说明设计意图及制作技法。在展示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如可从创意、方案、制作、作品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方案,优化作品。
(三)劳动服务:
劳动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主要内容:
1.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例如针对社区的环境、动物、植物等。确定服务对象,同时明确服务对象的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的观察和体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咨询社区机构等方式来确定。
2.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在明确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好服务活动计划,包括服务对象及需要、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组织、活动内容、保障措施等。
3.开展服务行动。根据制定的服务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记录,及时记录服务体验与收获。
4.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思服务的全过程。反思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例如撰写总结、组织讨论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文章、照片、幻灯片、校园专栏介绍等与老师、同学分享活动经验与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
五、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学校评选少年之星的重要参考。
我校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