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降低管网漏损率,助推老旧管网改造,实现城市供水高质量发展,根据“水十条”、《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规程》、《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市政配水管网的漏损管理。
(三)管网运行漏损控制
1、建立管网档案、台账
管网管理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管网档案资料,管网设施、设备档案台账包括:
(1)管径、管材、位置、接口型式和敷射年份。
(2)阀门、消火栓、泄水阀、排气阀及阀井等主要配件的位置及特征。
(3)用户接水管及水表的位置及特征,用户的主要特征。
(4)检漏记录、高峰时流量和管网改造结果等。
(5)每年12月中旬前补充、更新管网档案,年底前将实测的新建、改造管网测试成果输入公司GIS系统。
2、职责分工及日常漏损管控
(1)城市配水管网漏损控制由营业科分片包干责任到个人,温泉路以北的配水管网的漏损控制由营业一科负责,温泉路以南的配水管网漏损控制由营业二科负责。
(2)利用供水调度平台对用水大户实时监控,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检查。
(3)应采用听音法、区域检测法对区域内的配水管线开展检漏普查工作,检测周期每年不少于一次,重点区域每年应不少于两次(过路、过河管、跨经污水管路、地下土质为回填及沙质的,按装年龄超20年以上的),并规范记录。
(4)营业科宜相对固定从事检漏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随时保证通讯畅通。
(5)城市配水管网漏损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旦漏损率超出合理范围,营业科应及时安排检漏工作人员查找漏点,保证城市配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6)公司应定期对检漏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供水管网安全运行。
(7)发生供水管道漏水,应自巡检人员正式报修之时起24小时内修复;若发生爆管事故,管线管理人员应在接到信息30分钟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止水,维修人员维修时间 控制在24小时以内。
3、公司应建立用户注册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制度,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加强抄表员抄表的到表率、抄表率、准确率,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更换、校验水表,确保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建立主动防控机制。
4、配水管网漏损的控制作为公司综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平时须加强城市供水监督力度,杜绝偷水、私拉乱接用水现象,依法管水治水,并抓好每月一次的月查水;管网漏损率每月均须计算。
5、管线管理单位要建立专门管网测漏档案,根据漏失评估、水质及供水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计划对老旧管道进行改造,有效减少或杜绝泄露、爆管等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