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和扶持朝阳所城文化产业业态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前期,针对扶持朝阳所城文化产业业态升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省内外调研,总结先进地市城市书房建设管理经验。一方面,为推进我市城市书房建设工作,调研组赴上海市、扬州市、日照市、淄博市等先进地市考察,结合烟台市发展需要,与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开展广泛交流座谈,形成《关于推进烟台市城市书房(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为扎实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擦亮“书香烟台”阅读品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我市城市书房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出台《烟台市市级城市书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推进烟台城市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个政策文件,为全市城市书房建设和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4.23世界读书日启动第三届冰心读书节,以“礼赞新时代 阅读新篇章”为主题,与贝壳儿童文学周“强强联手”,联袂打造文学盛会。推出八大版块,十大主题3210场阅读活动。山东首场帆书“百城百讲——书卷里的中国”全国线下巡讲“落户”烟台,樊登大型阅读推广演讲,吸引3800余名读者现场观看,话题登上抖音同城榜第一名;聘请邱华栋等6位知名作家为烟台市全民阅读大使;邀请张炜、沈石溪等有影响力的名家,举办20余场“对话烟台”烟台文旅大讲堂。
三是树立统一旅游大市场工作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破文旅优势资源地方保护和行政分割,打通制约文旅高效监管、优质供给、品质服务的关键堵点,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旅游大市场,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高品质目的地服务体系和供给优质、结构均衡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提升“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牢固树立“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的理念,将文旅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全局性工作,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致力于将烟台市打造为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大景区”,深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拓宽文旅发展赛道,促进协同共赢。
下一步,文旅部门将继续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文化空间的文化渗透力和延展力,助推朝阳所城等文化产业业态提档升级。
一是立足传承与创新,持续开展烟台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工作。结合烟台市发展需要,按照“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激发新活力、打造新成果、构建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完成烟台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凝练和研究,形成系列丛书,总字数约150万字左右。成果围绕“红色文化、海防文化、开埠文化、工业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系列文化开展,全面开展烟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调查与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烟台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加快打造胶东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实施革命文物“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保护工程,编制《烟台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从加强顶层设计、以点促面的角度对革命文物进行统一布局,展现胶东红色文化历史脉络。
二是促进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文化体验线。一是海防文化线。串联东西炮台、所城里、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等节点,加快东炮台保护性改造,推进在所城里打造战神戚继光体验馆,规划在西炮台建设计划总投资1.85亿元的海防文化博物馆。二是近代开埠通商文化线。加强老建筑保护利用,串联烟台山博物馆群、朝阳街、广仁路、向善街、十字街等节点,推进烟台山特色文化场馆群、虹口1920街区打造,打造中心城区文化体验、文旅消费高地。三是近现代工业文化线。加强近代工业文化内涵挖掘,推进烟台啤酒厂、北极星钟表厂旧址、中亚1931文化综合体等工业遗址利用。依托高新区核电馆、黄渤海新区亚东柒号、欣和食品等节点,加强现代工业文化体验场景打造。四是胶东民俗文化线。提升烟台非遗中心、烟台非遗手造馆、所城里非遗街区、蓬莱戚继光故里非遗工坊街、牟氏庄园、丁氏故宅等胶东民俗文化展示体验载体,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渔灯节等特色活动,拓宽胶东民俗展示和体验空间。
三是丰富提升目的地吸引物。实施景区焕新工程。以4A级及以上景区为重点,丰富文旅演艺、夜间体验、智慧体验、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新场景,激活“二次消费”,提升景区吸引力。推动长岛、烟台山朝阳所城街区、栖霞牟氏庄园创建5A级景区,蓬莱阁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提升烟台游文化底蕴。围绕红色文化、胶东民俗文化等七条文化体验线,策划推出“碧海丹心”海防文化之旅、“开埠风云”通商文化之旅、“实业报国”工业文化之旅、“寻仙烟台”仙境文化之旅、“胶东红潮”红色文化之旅、“多彩烟台”民俗文化之旅、“微醺烟台”葡萄酒文化之旅系列产品。
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