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烟台市蓬莱区易三实验小学高质量发展、集团化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加快学校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实施“幸福文化”建设、集团化办学“两大战略”,推动全体教师主动发展、内涵发展、幸福发展,培养“幸福新儿童”,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加强“幸福文化”建设,以党的建设为总抓手,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打造幸福文化,激发每一位师生的终生成长的内生力。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构建起“幸福新儿童”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幸福文化”品牌。如:“星火德育”品牌、“学思课堂”品牌,等。努力把易三实验小学建成学生心仪、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
加快集团化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区教体局关于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质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集团各校区共同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让成员学校全体教师在互动、流动中主动发展、跨越发展、幸福发展;让集团每个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
三、中心任务
(一)坚持文化立校,厚植幸福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体师生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深化“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更要尊重团队,成就团队。如:“让每一个生命幸福成长”, “生命”可替换成“儿童、老师、动植物、组室、家庭、社区”。幸福成长,就是要充分发展每一个生命的个性,让他们主动成长,高质量成长。如:“让每一个生命成长”,“生命”可替换成“健康”“快乐”“和谐”“自信”“自律”“自主”“手拉手”“绿色”“个性化”“高质量”“沉浸式”等。要让幸福文化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个领域,落实到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中。
(二)深化“幸福新儿童”内涵研究。新时代10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儿童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已经发生许多重大变化。要坚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的“幸福新儿童”内涵研究。如,从长远目标看,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近期目标看:会感恩,会自爱,会生活,会劳动,会交往,会学习,会创造,等,就成为必须研究的内容。从处理“我”与自身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三个角度,也可以提出悦纳自我、热爱自然、乐群友善等内容。从习惯养成看,也可以分化出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四大内容。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角度,可以提炼出“孝心、爱心、自信心、责任心”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二十大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角度,也可以梳理出“讲政治、讲规矩、讲修养”三方面内容。要以“幸福新儿童”内涵引领学科改革。在引导教师研究“幸福新儿童”内涵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科教师思考,“新儿童”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科素养?让教师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进行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方法策略上进行改进,形成教师、学校学科教学特色。
(三)进一步完善“星火德育”课程体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不断充实“火种”、“火焰”、“燎原”三位一体的“星火”德育体系。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全面加强“微格班级”建设、红领巾电视台阵地建设、星级少年评价体系建设、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德育途径和方法。加强少先队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充分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新生入学进行“易三精神代代传”专题教育。加强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特色升旗教育等传统德育课程,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深研国家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确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采取“单元教学”“主题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改进学科教学。如:数学教学要突出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的重要地位,加强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语文教学要突出情感教学,采取“精读精讲”和“群文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沉浸性体验和跳跃式移情,深化学生的情感体悟,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品质。
(五)加快校本课程特色化。树立课程建设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及时把优质成果纳入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充实教育集团的精品课程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建设课程,人人享有课程”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教师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六)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即是幸福”的观念。低年级段完成较为简单的“自理自立”系列劳动任务,高年级开展“整理”系列劳动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家务劳动小能手”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认真抓好环境卫生、班务管理、物品摆放、设施设备管理以及花草树木的管理,等,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或家委会的组织下,参加简单的社会劳动,充分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举办各种实践活动。
(七)加强艺体教育。加强艺体教育,强化学生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艺体教育中的幸福感。要落实好国家规定艺体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推行高雅艺术(武术、戏曲等)进校园,搞好戚家拳传承。不断完善、充实学生艺体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形成本校学生艺体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做好艺体素质测评工作,完善学生艺体成长档案。
(八)加强科学和创新精神教育。科学教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加强实验教学,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等过程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进行推理,初步揭示自然世界和实验室中一些现象的因果关系,激发儿童对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九)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幸福文化建设为导向,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成果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活动教育相结合,坚持与道德与法制、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语文等学科相沟通,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大投入,保证软硬件符合标准要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保证教育质量。
四、重点工程
(一)实施党建引领工程。进一步强化“星火党建”品牌建设,以“易三精神”的鲜明红色基因为切入点,赓续红色血脉,镌刻红色印记,实施“火种”、“火焰”、“燎原”三大行动,开展“星火先锋”“星火阵地”“星火德育”系列创建活动,为广大师生撑起理想信念的风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幸福就是自强、就是感恩、就是生长、就是担当、就是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实施资源整合工程。坚持“求真、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学校集团化发展进程,梳理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质量。各校区立足已有的优质课、优质教案、优质题库、优质论文、优质课程、优秀科研成果等,共同建立集团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营造1+1>2的效应。
(三)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大力实施 “名班主任”“名师”工程,造就一批业务精湛、治班有方、具有创新能力的名班主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幸福文化,推进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星火德育”品牌、“学思课堂”品牌、 “行知劳动”品牌、“通感美育”品牌、“和敬家教”品牌、“育英养成”品牌,构建“幸福新儿童”教育体系。
(五)实施科研兴教工程。搭建教科研平台,在建成易三小学教育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发挥每周教研一天集中教研的优势,浓厚教研氛围。进一步拓展空间,建设好集团内的“线上”教研平台。采取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名师讲堂、教学比武、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打造教育科研高地,促进全体教师终生成长、内涵成长、幸福成长。
(六)实施绿色发展工程。打造绿色、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每一个生命绿色成长。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七)实施数字课堂工程。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挖掘其中的优质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心备课。语数英等学科,要全面梳理重要、关键的知识点,群策群力精研并录制“微课”,在集团成员校内共享。要认真研究复习课教学,提升复习效率。尝试开展复习课“双师教学”(一人在录播室主讲,一人在本班教室辅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面。
(八)实施精品活动工程。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开展“好书伴我成长” “父母讲堂”“幸福大课堂”系列活动。进一步抓好经典诵读、好书推荐、师生共读一本书、小古文阅读、每周一诗等特色活动,加强国学教育,不断完善运行评价机制,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读书节,丰富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幸福新儿童”内涵总体框架精心安排“父母讲堂”授课内容,让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利用自身专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开设“幸福大课堂”,设置艺术、科学、体育及学科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进一步加大创客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保障机制
(一)建构学校管理新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凝心汇智,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增能增效为目标,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确立班子每周例会、组室每周例会、班主任每周例会、教研组每周集中教研等会议制度,形成扁平管理机制。让学校管理逐渐从传统经验型转向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综合型,从事务型转向文化型、内涵型。
(二)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党员每月考评、组室管理考核、班级考核、教学质量考核、教师千分考核等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以改进学科评价方法为抓手,引导教师科学施教,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语文学科继续推进分项考核研究。建立科学的小科评价办法,音体美等学科借鉴局里的检测方法,建立学校的评价办法。加强科学学科评价研究,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三)倾力打造适合“幸福新儿童”的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学习英模人物、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引导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甘于奉献、为人师表。围绕“幸福新儿童”教育体系的构建,引导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引导教师在研究中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为“幸福新儿童”添砖加瓦。积极推行教研活动课题化,教科研一体化。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引导教研组制定研究计划,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在研究中提高认识,增强驾驭课堂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精读国学经典、人文书籍、教育专著,组织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测试等活动,激励教师读书热情。坚持办好教师社团,尝试组建读书、书法、太极拳、瑜伽、戏曲等社团,培养教师高雅志趣,充盈教师精神生活。
(四)深化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学校、级部、班级家委会要定期举行联席会议,研究级部、班级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家委会成员在社会上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搞好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家教理论,提高教师的家教指导水平。建立学校教师微信学习群、班级家长微信群,转发家教文章,引领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加强日常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领家长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坚持设立家长热线、家长访校日,为家长、教师沟通提供更多便利。
(五)加强安全管理,为儿童幸福成长保驾护航。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安全“一岗双责”、物防、技防等制度,不断完善“学生值日制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制度”“体育课安全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坚持依法抓好安全工作,学习安全法规,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的意识。加强对校园设施的管理、学生骑车的管理、课堂教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校外活动的管理、危险性劳动的管理、每周对学校的房屋、厕所、墙头、各种设施、校内电教实验器材等检查一次,做到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根除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严格按上级要求,抓好疫情防范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