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市畜禽废弃物高值利用与土壤改良综合一体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情况
经测算,2023年全市粪污产生总量约为1033万吨,其中粪便647万吨、污水386万吨,正常生产的3651个畜禽规模场、6921个专业户已配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达到了上级要求。
以畜种情况分析,生猪年粪污产生量约为550万吨、家禽年粪污产生量约为320万吨、牛羊等其他畜种年粪污产生量约为163万吨。以区市分布分析,莱阳、牟平、莱州、海阳、蓬莱等5个区市粪污产生量超过100万吨,约占全市粪污总量的72%。以设施配建分析,全市畜禽规模场、专业户已全部配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近9万个散户中约有8%的养殖量接近专业户标准,已基本配建了晾粪棚、污水池等设施,其余散户养殖量很小,产生的粪污可就近就地自然消纳。以处置方式分析,全市产生的畜禽粪污,通过堆肥沤肥的肥料化利用方式占比为82%,通过沼气工程进行能源化利用方式占比为17%,还有1%通过发酵进行基质化方式利用。
二、禽粪高值化利用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畜禽粪源有机肥厂29个,年处理能力126万吨,受养殖行情及处理成本等因素影响,2023年实际处理88万吨,占全市畜禽粪污总量的8%;大型龙头企业均自建有机肥厂,其中益生、春雪实际年处理能力超过10万吨,民和、仙坛超过20万吨。
2022年3月,为推动我市白羽肉鸡产业发展,有效解决禽粪资源化利用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编制了《烟
台市白羽肉鸡百万吨禽粪资源化利用项目报告》,计划在牟平、蓬莱、海阳、莱阳等7个区市,规划建设粪污区域处理中心,通过立式或槽式发酵罐进行处理的方式,于2025年达到禽粪处理能力100万吨以上的目标。为推动项目如期建设,我局主动强化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沟通,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设主体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提升禽粪资源化利用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大型禽粪有机肥加工厂19个,处理能力近110万吨,2023年实际处理约82万吨。其中第三方投资有机肥厂11个、处理能力72万吨、2023年实际处理48万吨,大型规模养殖场自建8个、处理能力38万吨、2023年实际处理34万吨。
三、下步工作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业的中心任务是推动畜牧产业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立足畜牧业发展特点及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做强肉鸡产业,稳定生猪和牛羊产业,稳定养殖规模,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畜牧业高质绿色发展。
(一)坚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目前,全市已有莱阳、莱州、牟平、海阳、蓬莱、招远等区市先后争取到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下步将以项目实施为契机,着力提升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设施配建档次,引导在养殖体量大、环境约束紧的区域科学布局建设第三方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整县域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积极培育粪肥处理利用主体。以大型规模养殖场为主,支持鼓励粪污自行处理,生产有机肥销售,或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就近消纳。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鼓励采取粪污全量还田的模式,实现就地就近利用。积极培育粪污收集、处理、施用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开展加工垫料、基质等新型处理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新“政府+企业+养殖户+种植户”的资源化利用模式,解决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谁来干”的问题。2024年,拟以大沽夹河水质保障提升为契机,争取市级财政预算200万元,重点引导流域内接近养殖专业户标准的散养户开展处理设施配建。
(三)着力建设畜禽粪污可追溯体系。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及时准确记录有关信息,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作为养殖档案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技术指导及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逐步探索建立畜禽粪污可追溯体系。
(四)深入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格局。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全市还有较大畜牧产业发展空间。下步将按照“以地定畜、以养带种、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原则,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流转和自身养殖量相匹配的土地,创建打造种养结合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探索畅通养殖环节与种植环节协同发展路径,打通畜禽粪肥施用“最后一公里”。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