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1/2024-13755 成文日期: 2024-04-16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组配分类: 文化建设

第143373号:“关于举办烟台城市雕塑大赛及展览”的提案答复

日期:2024-04-16      来源: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尊敬的刘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举办烟台城市雕塑大赛及展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烟台文化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时代的风貌与格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您提出的“关于举办烟台城市雕塑大赛及展览”的提案对促进烟台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市文化和旅游局结合自身职能,在加强城市美术活动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顶层引领,强化指导,精准提升烟台艺术品格。加强统筹规划,拟定《烟台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持续提升建筑园林、环艺景观、公共艺术等设计水平,加强城市设计和文化风貌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布局。

(二)内引外联,多维拓展,营造浓厚的城市艺术氛围。一是兼收并蓄,主题美术展览精彩纷呈。近年来组织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烟台市文化馆精心策划举办了“问道昆嵛——当代中青年山水画家邀请展”“新边界美术展”“一城山海——烟台市美术作品展”“空谷藏峰——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高层次美术展览200余场,展览涵盖本土研究展,馆际交流展、名家邀请展等多种类型,囊括雕塑、版画、油画、水彩、中国画等丰富的美术种类,主旨鲜明,内涵丰富,城市艺术氛围进一步提升。二是搭建平台,丰富美术交流合作。新推出集学术性、公益性为一体的“艺术·Time”公益课堂项目,包含所有与“美术”相关的门类,焦距大众对中国优秀艺术的关注,邀请青年雕塑艺术家毕湘龙等各领域有独特见解的专家学者,在保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知识性,向群众传播艺术之美。项目聘请艺术领域内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邀请观众互动并分享艺术创作过程。在形式上涵盖了雕塑、中国画、油画、书法、当代艺术、建筑、水彩、版画等领域,如“话说烟台老建筑群讲座”、“中国书坛五大家”、“美的奥秘”讲座、“历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浅析”等活动,2023年共举办活动 16场。三是互动合作,民间协会积极作为。发挥烟台市雕塑家协会行业组织作用,组织筹办《探索·无限》绘画、装置、雕塑展,《蓝色·海岸》当代艺术展,《创意·维度》油画、面塑、雕塑展,《禅意水墨·架上雕塑》等精品雕塑;开展太合杯“2024烟台养马岛音乐节”大学生雕塑▪艺术装置大赛征集活动。雕塑协会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活动,促进了雕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选出的作品在2023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上获“荷花杯”,在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获四个金奖、六个银奖、三个铜奖的好成绩。

二、下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专业性、系统性,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与启迪。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扶持集群发展。今年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加大对工艺美术类板块的扶持力度,引导石雕、玉雕等企业开展技艺创新、产品创新,引进优质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汇聚艺术衍生品创意机构、小型美术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等相关产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抱团发展,在打造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增添城市艺术气息,提升烟台文化旅游吸引力,形成烟台地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二)强化合作交流。坚持一流标准,通过联合举办雕塑展览比赛、学术研讨会等深化与先进城市在雕塑领域的交流互鉴,开阔视野,汲取有益经验,提升城市自身发展层次。举办美术大师讲堂、美术高峰论坛,加强美术理论和审美的普及和推广,提升整个城市的艺术素养,为城市雕塑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美术名家工作室,引进高端雕塑美术人才,实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孵化计划,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更多培训、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充实壮大美术专业人才队伍,依托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发动我市美术创作力量,征集一批包括雕塑在内的优秀美术作品,推动烟台雕塑创作成果宣传和展示。

(四)持续城市美育。推出“城市艺术课堂”公共教育项目,为多样化群众文化需求和市民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面向社区、学校、乡村及特殊群体,量身打造一系列涵盖雕塑、展览等高品质公共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群众文化需求。

真诚欢迎您多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我们的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4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