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育人功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激活课堂活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操力,展示活动体验型小组合作课堂成果。4月11日,龙口市教学研究室在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南山双语学校姜雪洁展示了《“小树苗”成长记》 一课。教师通过“暖身破冰、具象代入——创造情境、呈现问题——游戏体验、感悟成长——总结升华、形成共识”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长过程代入植物的生长过程之中,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具象成长经历,不惧风雨,从而唤醒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主观能动力。在“游戏体验、感悟成长”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剪子包袱锤”游戏,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确定自己的成长阶段,体验小树苗成长的艰难。
龙矿学校王颖展示了《生气那些事》一课。教师首先通过“吹气球”的活动,引导学生表达愤怒情绪,接着借助情景短剧,通过传递圆滚滚的气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中明明愤怒情绪,进而让学生理解合理宣泄情绪的必要性。在工作阶段,教师借助情景短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问题,接着在分享中强化同学们处理情绪的技巧,最终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复粹学校李绍英展示了《拥抱不完美的自己》一课。教师首先利用“寻找可爱娃”的活动导入,接着通过播放《小迪的烦恼日记》中小迪的故事引入主题,运用饼图技术串联全课,通过“面对缺点”“自我肯定”“全面认识”几个环节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调整“饼图”比例,发现原来那个不完美的比例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严重,缓解了学生因此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第二实验小学林君一展示了《我的能量音符》一课。该课通过“热身活动音符协奏曲—能量五线谱—画出我的能量五线谱—成为‘你’的能量音符”四个环节的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发现自己原来还能成为他人的支持者,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借助创设的情境,针对一个小切口的主题,催化团体动力,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听课老师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小组讨论。
围绕四节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现场作点评,同时就本次小学心理优质课团辅的形式做了几点强调:一是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与我们传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都是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心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求是一致的。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人数是在10--15人,旨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更多,体验、分享、交流得更充分,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为更好地营造安全、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场“,比赛的场地仍是在室内。四是课件的使用遵循自愿原则,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使用课件。
一次展示,一番打磨,一种收获。本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既为授课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又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钻研探讨的互动机会。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小学心理教师深耕课堂,潜心育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龙口市二实验小学
202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