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古城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日期:2024-04-10     

字号: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活动初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学科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自己分工的学科进行全程跟踪听课、评课等,教导处负责课务安排及其他各项相关工作。    

本次活动涉及了语数英三科,共有35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课,从本次活动的组织情况来看,各校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落实,教师能够及时参与听评课活动。各年级语文和数学学科分了小组,级部备课组能够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教研磨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的氛围,现将简单活动总结如下:

值得欣赏的是:

1.教师们的教育观念,都在转变,不同程度的在向新课标的要求靠近,有意识的树立起创新型教师的理念并在积极实践。从知识的传授看,由一讲到底转变到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及倡导自主学习。

2.参与者态度端正,每位教师对所讲的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查找了很多资料,并能精心制做各种教学课件,达到了更理想的效果。

3.课堂上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能立足生活,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        

4.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5.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注重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8.教师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足。    

2.机械照搬的现象还依然存在,没有自己的独创精神和风格。    

3.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成绩极其必要,但对知识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也同样重要,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没有及时指导,这样容易使全班同学产生迷惑。     

5.合作意识有所体现,但不够深入,个别备课组的教研、评课有时是做做样子。当然,也有客观原因的,如时间上排不过来、被其它活动冲突及大家都很忙等等,但是,这些问题有时候是完全可以客服的。    

这种有针对性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不仅为我们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而且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己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4年4月1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