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研究活动

日期:2024-04-10     

字号: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学校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留下了坚实的印记。在探索的过程中,学校逐渐走上了一条适合校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之路,尤其是在“271”教育集团观摩之后,学校提出了“适度植入‘271’思路,打造‘321’高效课堂”的课改思路,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由“仿”到“创”,实现了角色转变。

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模式”的形成来源于对“教育思想”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生根、茁壮成长,足见其价值;新的教育设备、教育方法能够呈现丰富多彩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从一开始我们就奠定了“在继承中创新”的发展思路。

学校领导层在充分考察校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3”指“讲、练、测”,“讲”指讲授,以教师的必要的讲授为主;“练”指“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测”指“测试”,建议有书面测试,通过测试了解情。在课改的初期,无法灵活把握这三个方面的时间比例,建议各占15分钟。通过时间的限制,促进教师向少讲、精讲迈进。通过时间的保证,促进学生练的有效,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测学习效果。“2”指“抓优补偏”,“讲”的内容是教师估计的重点、难点,巡视“练”的效果能发现部分问题,而“测”则能更好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练后、测后都是进行“抓优补偏”的关键时刻,“抓优补偏”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强化“优生”的能力、促进“后进生”克服暂时的学习困难。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都得到提升,克服了教师“照顾不周”的现状,从而使教学目标能够落到实处,实现全员育人的目的。“1”指“一个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是师生的共同期盼,即课堂成为“求知的乐土”、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在这里,没有不停的责备、强硬的要求,而是循循善诱、必要的启发,同学间没有巨大的功利心,而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渴求知识的行动和教师带来的“梯子”创造出的是一幅师生和谐共进的画面。

为将“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明确课改方向

在开学初,学校就将各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召集到一起,针对前面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研讨的宗旨就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课改落到实处,抛弃不必要的环节。学校赋予了教研组长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科众多,各个学科教学方法不一,教研组长的引领与指导比教导处的指导更贴合实际、也更有效果。

二、各学科组内研讨交流,确定备课、上课思路

在教导处的总体引领下,各个学科组分别召开了自己的学科会议,经过集思广益,各个学科首先确定了本学科不同课型的备课模式,如语文学科组就确立了“单元导学”、“读写联动”、“群文阅读”、“以文带文”等多种备课模式。备课思路即上课思路,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对于备课、上课有了统一的认识,改变了以前单打独斗的局面。教师有合作精神,才能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开展合作。教研组长的辛勤付出为学科课改打下坚定基础。

三、中小学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更接近于目标。有了前期的准备,中小学就依次开展了校级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具体方案是小学举行一周公开课活动后,紧接着中学也举行一周公开课活动,不断循环。

各个学科、各个年级都推出了本学科的“高手”参与公开课展示,每一次展示前学科教研组长和学科组成员都会一起参与备课活动,看似一节展示课,体现是学科组的合作精神,不仅讲课教师得到锻炼,全组教师都得到提升。

在进行课堂点评时,校长肯定了教师的素质和付出,但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虚”、“秀”现象,有的课看似课堂气氛很好,但真正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成了“秀”学生的课;有的课,整堂课都在点课件,完全以课件为主,根本体现不出教师的风采;有的课,教师讲的太多、包办的太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对于这些“虚”、“秀”现象,校长提出了“去虚去秀”的口号,精简教学形式,能用板书的要用板书,良好的传统不能丢弃,指出有的老教师讲的课就很好、很到位,完全依赖多媒体是错误的,要讲的到位、练的有效、测的准确。校长再一次点明了“321”教学模式的精髓,结合校长的每一次的点评,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于“321”教学模式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模式很简单,就是教到位、有实效,不搞花架子。

后续的每次评课,都由教研组长负责,按照“简单”、“有效”、“抓优”、“补偏”的思路推进,重点关注教师讲课时间、重难点突破、练习时间、导学案、小组合作等要素。中小学依次开展的公开课展示活动成为学校课改的前沿阵地,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的关键力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改革没有终点,边改革、边成长、边发展,我们会坚定的走下去。

教科研骨干的讲座

一、 小组建设讲座

主讲人:初中部教科研负责人李秀多

讲座课件:

二、 导学案的编写

讲座课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