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处工作计划

日期:2024-03-07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深度课堂为阵地,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教师备课专业化水平;夯实教研活动及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立足备课提质量,加强教研促成长”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我校教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及推进策略

(一)立足课标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校将积极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研究,围绕新课标开展学科主题式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备课水平。 一是开展以“学课标·用课标”为主题的教学研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认真研读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遵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的思考路线,谋求课堂新突破。二是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上好汇报课或分享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集体受益。三是关注学生发展,追求课堂实效,合理实施 “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向40分钟要质量。

(二)扎实做好学科教研,实现课堂转型

1.集体备课追求质量。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评一致性,集体备课基本操作流程:首席教师构思“单元规划表”→组内集体研讨、优化改进集体备课表→教师个人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表”→课堂实践、观课议课→课后反思、修正、完善。

2.学科主题教研追求实效。以学校课堂转型为统领,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教研主题,开展各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前一周发布下周教研主题,每个人对教研主题有思考,有资料搜集与学习。教研组要对该主题的引领课例进行打磨,确保主题教研课例具有高质量的引领性。教研活动时,除了观摩引领课例、研讨课例,还可以辅以该主题的相关资料学习及互动答疑。教研活动后,要注重主题教研解决的问题在所有老师日常教学中的落实。通过抓实学科主题教研,提升教师学科教学问题意识、研究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3.实现课堂转型:一是课堂教学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通过同伴合作探究能够学会的老师不讲。二是课堂教学结构摈弃线性教学,实现板块化、活动化教学。重视在学科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和素养。三是全员晒课促课堂转型。开展好全员参与的每月汇报课、展示课活动,同时,抓实常态课堂,采取校长约课、推门听课、组内互听、新老帮带等多种形式促进常态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立足课题研究,促教师问题解决意识提升

加大对课题管理的力度,确保课题研究的开展。一要认真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工作。二要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检查和指导。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定期开展协作研究,集中学校内的教科研骨干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选拔一批对科研兴趣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课题研究团队,形成课题研究的规模化效应。

(四)借助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鼓励教师对自我发展有规划,有愿望。根据入职年限以及目前自己专业发展层次,自主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以此调动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呈阶梯型发展。

2.重视干部、教师读书。做什么研究,读什么书;遇到什么问题,读什么书。通过专题阅读、读后专题研讨,使读书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直接发生联系,在改进实践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鼓励教师积极出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及其他业务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成长。

4.抓实抓牢教师基本功练习,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教研处将组织全体教师继续练写粉笔字,争取人人做到周周有进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过程中我们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和比赛,在学期末组织评比来展示老师们一学期的进步。

5.提升骨干教师的能力,努力打造名师团队。鼓励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大胆探索,主动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借助学校的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合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6.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开展系列信息技术2.0相关培训,使全体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备课,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立足阅读引领,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经典诵读。1-3年级朗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四五年级根据课标制定校本阅读内容进行诵读。按照学期初教研处经典诵读计划安排表,由晨读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每日诵读,学期末以背诵形式考察各班经典诵读完成情况。

2.开展第三届校园诗歌节。每个级部一个主题组织诗词活动,学校层面将组织校园诗词大会。

 

附:《教研处2023-2024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要点配档表》

 

时间

工作要点

负责人

备注

二、三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课标、通教材,进行教学评一致性集体备课研究

2.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

3.《备课专业化》读书分享交流会

4.各教研组跟进年轻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开展帮带活动。通过观课议课活动,落实“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注重反馈与改进

5.学教评一致性的骨干教师示范课

6.学教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汇报课

教研处

 

教研组长

教研处

 

教研处

教研组长

 

教研处

教研处


四月

1.开展“第三届校园诗歌节”相关读书活动

2.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3.抽查备课,跟进语、数、英学科教研活动

4.“备课专业化带来的课堂转型”主题论坛

教研处、各级部主任

全体教师

教研处

 

全体教师


五月

1. 检查新进教师手写备课

2. 组织新进教师备课比赛和说课比赛

3.对各学科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跟进、指导

 

4.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

教研处

教研处

教研处、课题组成员

 

青年教师


 

六月

1.经典诵读学期评价

 

2.教师粉笔字书写比赛

3.期末复习研讨

教研处、晨读教师

全体教师

教研组长


七月

1.教师教学教研工作评价

全体教师


本学期重点工作:

1. 教师备课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2. 实现课堂转型,提升课堂效率,落实“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

3. 夯实教师基本功训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