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深度课堂为阵地,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升教师备课专业化水平;夯实教研活动及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立足备课提质量,加强教研促成长”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我校教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及推进策略
(一)立足课标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校将积极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研究,围绕新课标开展学科主题式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备课水平。 一是开展以“学课标·用课标”为主题的教学研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认真研读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遵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的思考路线,谋求课堂新突破。二是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上好汇报课或分享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集体受益。三是关注学生发展,追求课堂实效,合理实施 “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向40分钟要质量。
(二)扎实做好学科教研,实现课堂转型
1.集体备课追求质量。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评一致性,集体备课基本操作流程:首席教师构思“单元规划表”→组内集体研讨、优化改进集体备课表→教师个人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表”→课堂实践、观课议课→课后反思、修正、完善。
2.学科主题教研追求实效。以学校课堂转型为统领,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教研主题,开展各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前一周发布下周教研主题,每个人对教研主题有思考,有资料搜集与学习。教研组要对该主题的引领课例进行打磨,确保主题教研课例具有高质量的引领性。教研活动时,除了观摩引领课例、研讨课例,还可以辅以该主题的相关资料学习及互动答疑。教研活动后,要注重主题教研解决的问题在所有老师日常教学中的落实。通过抓实学科主题教研,提升教师学科教学问题意识、研究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3.实现课堂转型:一是课堂教学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通过同伴合作探究能够学会的老师不讲。二是课堂教学结构摈弃线性教学,实现板块化、活动化教学。重视在学科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和素养。三是全员晒课促课堂转型。开展好全员参与的每月汇报课、展示课活动,同时,抓实常态课堂,采取校长约课、推门听课、组内互听、新老帮带等多种形式促进常态课堂教学实现转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立足课题研究,促教师问题解决意识提升
加大对课题管理的力度,确保课题研究的开展。一要认真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工作。二要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检查和指导。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定期开展协作研究,集中学校内的教科研骨干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选拔一批对科研兴趣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课题研究团队,形成课题研究的规模化效应。
(四)借助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鼓励教师对自我发展有规划,有愿望。根据入职年限以及目前自己专业发展层次,自主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以此调动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呈阶梯型发展。
2.重视干部、教师读书。做什么研究,读什么书;遇到什么问题,读什么书。通过专题阅读、读后专题研讨,使读书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直接发生联系,在改进实践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鼓励教师积极出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及其他业务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成长。
4.抓实抓牢教师基本功练习,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教研处将组织全体教师继续练写粉笔字,争取人人做到周周有进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过程中我们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和比赛,在学期末组织评比来展示老师们一学期的进步。
5.提升骨干教师的能力,努力打造名师团队。鼓励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大胆探索,主动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借助学校的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合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6.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开展系列信息技术2.0相关培训,使全体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备课,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立足阅读引领,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经典诵读。1-3年级朗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四五年级根据课标制定校本阅读内容进行诵读。按照学期初教研处经典诵读计划安排表,由晨读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每日诵读,学期末以背诵形式考察各班经典诵读完成情况。
2.开展第三届校园诗歌节。每个级部一个主题组织诗词活动,学校层面将组织校园诗词大会。
附:《教研处2023-2024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要点配档表》
时间 | 工作要点 | 负责人 | 备注 |
二、三月 | 1.组织全体教师学课标、通教材,进行教学评一致性集体备课研究 2.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 3.《备课专业化》读书分享交流会 4.各教研组跟进年轻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开展帮带活动。通过观课议课活动,落实“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注重反馈与改进 5.学教评一致性的骨干教师示范课 6.学教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汇报课 | 教研处
教研组长 教研处
教研处 教研组长
教研处 教研处 | |
四月 | 1.开展“第三届校园诗歌节”相关读书活动 2.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3.抽查备课,跟进语、数、英学科教研活动 4.“备课专业化带来的课堂转型”主题论坛 | 教研处、各级部主任 全体教师 教研处
全体教师 | |
五月 | 1. 检查新进教师手写备课 2. 组织新进教师备课比赛和说课比赛 3.对各学科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跟进、指导
4.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 | 教研处 教研处 教研处、课题组成员
青年教师 | |
六月 | 1.经典诵读学期评价
2.教师粉笔字书写比赛 3.期末复习研讨 | 教研处、晨读教师 全体教师 教研组长 | |
七月 | 1.教师教学教研工作评价 | 全体教师 | |
本学期重点工作: 1. 教师备课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2. 实现课堂转型,提升课堂效率,落实“四个当堂”:即“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实现“堂堂清,生生会”。 3. 夯实教师基本功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