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贯彻省市加强作业管理的通知规定,进一步规范我校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做以下实施方案:
一、作业监测领导小组
(一)作业管理监督小组
组长:郑蔚
组 员:李媛媛、 于少鹏、门祝华
(二)作业监测管理小组
学校负责人:孙支鹏
教导协调负责人:郑蔚
学科负责人:李媛媛、 于少鹏、门祝华
班级协调负责人:各班主任
二、作业管理实施
1.新的知识内容一律“零起点”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完整性。
2.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一小时,周末书面作业不超过上学日的两倍;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3.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做到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也要设计具有选择性、差异性的选择作业,可探索分层布置作业,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4.积极探索作业的高效性,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研究性、探究性和学科综合性的作业,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
5.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等行为,严禁教辅材料进校门。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进行学校师德通报。
6.学校必须控制作业总量。教导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分别协调统筹学校、年级、班级各学科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
7.严禁教师在微信群、钉钉群等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让家长代为布置作业。
8.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要面批面改。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不认真批改的教师,进行提醒谈话。
9.学生要做到每天坚持校外体育活动。坚决落实校内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师要布置家庭作业任务,要形成评价机制。
10.教师要分类对学生加强学业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11.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时间,加强自我管理,主动独立及时完成作业,不敷衍、不抄袭。
12.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得安排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场所开展专项工作,不得要求教师重复填报同类表格数据等,保障教师设计、批改作业等时间。
三、作业监测方式、时间
1.实行作业审查制度,年级审查由年级组长负责,各年级组积极探索组内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的作业方式。学科审查由学科组长负责,三——五年级每天在学科群内登记作业,教导处和学科组长共同审查。
2.年级领导每周检查一次作业,随机抽查不同班级、不同学科。
3.学校每学期对作业与批改情况进行两次检查,一次在平时,采用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主要查看教师作业与批改现象;另一次在期末,教导处组织各科教研组长查看作业设计、形式、质量、批改等,成绩计入个人千分考核成绩。
四、作业公告
各班主任根据作业总量的要求,在与学科教师认真分析商量的前提下,负责合理分配当天各科作业的具体时间,同时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审定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的家庭作业。
各任课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得超过分配时间,各科作业由教研组长负责审查批准,作业记录交教导处存档备查。
五、作业问责
建立作业管理的工作制度,把作业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把作业实施情况的评价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对布置作业超时、超量、不批改或布置惩罚性作业的,要视情节给予批评,并在评先树优中给予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