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栖霞市教体局关于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危险化学品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 组织机构
(一)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小组
组长:刘蓬勃
成员:隋民炤 高大伟 林朝晖 衣少锋
职责:
1、对危险化学药品万一发生火灾、泄露、丢失等意外情况,指挥中应视具体情
况迅速组织各相关人员成立应急小组,制定相关措施。
2、保障各种应急物品、器材、一起所需资金。
3、全面负责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协调各小组的工作,人员配备、监督、检
查小组职责落实情况。
4、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明确各小组的职责,不断提高成员防范应急能力。
5、紧急呼救电话:巡警110 急救120 火警119
(二)抢救组
组长:盛建政
成员: 袁清波 郝春红 刘红英
职责:
发生大的事故后,要保障对外界的联络畅通,并掌握所有成员的通讯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迅速做到上通、下达,同时应做好救灾组织与预先人员之间、救灾组织与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同时当通讯系统被破坏时做好利用其他方式进行联络的可能性。
(三)医疗组
组长:孙旭东(13982391988)
成员:刘军信 王旭东 李兹华
职责:
发生事故后对伤势较重的人员要做好与附近医院的联系,并保证急救药品和设施的齐全与良好,同时对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要逐一了解,并对可能造成的伤害要有相应的抢救措施。
二、 危险化学品急救措施
在实验室中发生人身中毒时,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应先行急救,再送医院治
疗。
(1) 吸入毒气:将其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冬天注意保暖),让中毒者昔日
新鲜空气,如轻度中毒者会较快恢复正常,如果发生昏迷休克,可给中毒者做人工协助呼吸,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2) 消化道误服中毒应立即洗胃,使中毒者呕吐。常用的洗胃液是食盐水、
肥皂水,3——5%的碳酸氢钾溶液或1:5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能太浓,防止灼伤胃粘膜)。洗胃液要大量喝,边喝边使中毒者呕吐。如果没有洗胃液,可以引用大量温开水,冲淡毒物并使中毒者呕吐。洗胃药反复进行多次,直到洗胃中基本没有毒物,然后再服解毒剂。常用的有生蛋清、牛奶、淀粉糊、面汤等。主要毒物的毒性症状及其急救措施,附表:
物质 | 毒性症状 | 急救措施 |
氨气 | 吸入浓氨气,呼吸感觉困难 | 饮用牛奶、蛋清(蛋白)或汤类,喝3%的醋酸或柠檬酸 |
一氧化碳 | 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它丧失机能,人感觉头痛、昏迷、昏睡不醒而至死。CO达到0.1%时,1小时意识不清,4小时致死。 |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有光线的地方,注射咖啡碱,喝淡茶,皮下注射食盐水,吸氧气或人工呼吸。 |
乙醚 | 吸入蒸气后会麻醉 | 一般是吸氧,进行人工呼吸 |
汞及其化合物 | 汞蒸气侵害呼吸器官,喉痛,嗓哑声音不清 | 汞中毒可服用铁粉2份加硫1份的混合剂 |
白磷 | 触及皮肤时造成烧伤、损害骨骼、蒸气刺激喉鼻粘膜并有腐蚀性,进入消化系统会发生激烈作用,直到死亡。 | 附着于身上时,用2%的硫酸铜或酸银溶液冲洗,饮入时,用0.3%的高锰酸钾洗胃,饮用1%的硫酸铜溶液200g. |
铜化合物 | 伤害消化系统,能引起呕吐,饮用3.0g的硫酸铜则有危险。 | 用盐水或用牛奶洗胃,要多喝食盐水,蛋清。 |
钡盐铅盐 | 呕吐,下痢、眩迷,损害肾脏和视力减退。口腔、咽喉和胃部感觉干燥,发热,直至呕吐,并能引起其他神经上的症状。 | 使患者胃里的东西吐出后,用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生成BaSO4,PbSO4的沉淀。 |
(3)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对皮肤
上的浓硫酸应先用干布揩拭),具体急救措施见“化学灼伤和急救措施”。
灼烧物质 | 急救措施 |
各种酸(浓硫酸、硝酸) | 立即用水冲洗,接着用3——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如果出现水泡,应涂上龙胆紫。 当皮肤粘上浓硫酸时,切忌用水冲洗一面硫酸水合时放热而加重伤势,正确吹方法是先用干棉布吸去浓硫酸,再用流水冲洗,后处理方法同上。 |
各种碱 |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的硼酸,或2%的醋酸。 |
磷 | 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磷碱,然后用2%的硫酸铜溶液冲洗使磷酸转化为难溶的磷酸铜。再用水冲洗残留的硫酸铜溶液,最后按灼烧伤处理。切不可使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或用油脂涂敷。 |
三、 其他事故
(1) 实验室如果不慎发生火灾,立即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对小面积火灾,应立即用湿布、湿衣服或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对大面积的火灾应立即报警,并针对燃烧物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抢救,以减少损失。
(2) 万一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把触电者迅速转移到附近适当
地方,揭开衣扣,使其全身舒展。如果触电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要毫不迟疑地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3) 危险化学品及剧毒物质等一旦发生丢失情况,岗位人员应及时向应急
处理指挥组汇报(电话:5491191 / 13184015677),如果事态严重,应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现场人员积极搞好警戒,保护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