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
本学校“生长课堂”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营造情感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实施多元评价,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长课堂”建设,使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心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生长课堂”建设,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提升。
二、组织架构
领导小组
组 长:于福东
副组长:李晓军 李大鹏 迟家妮 陈 萍
成 员:全体教师
三、实施办法
(一) “生长课堂”的操作策略
1.生长课堂贯穿“自主”一个核心理念。
2.生长课堂基于“问题清单”和“学习中心”两个平台。
3.生长课堂体现“探、展、测”三大方法要素。
4.生长课堂运用四种基本学习方式:自助独学、乐助对学、展示群学、测评查学。
5.生长课堂实施五大保障体系。
(二)“生长课堂”的基本范式
生长课堂“三阶”
1.导学单(问题清单)
导学单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核心素养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生长课堂导学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助独学(自学)、探究互学(探究)、应用乐学(检测)、善思好学(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用课时单的形式呈现。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单的提示完成自学,课上检查自学情况,小班讨论探究解答疑难,相互分享学习心得,达到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共同收获知识的目的。
2.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是指生长课堂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相比于讲授中心课堂,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生长课堂中,学生能动、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学生能动、独立(自主)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空。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地去学习。
3.体验展示
课堂展示就是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将“独学、互学、群学”的成果用适当的方式展现、示出,从而检验“先学”的效果。课堂展示绝不是“先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和提升”。课堂展示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学生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
课堂展示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展示的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2)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成果 。
(3)可以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 。
展示的类型:
(1)小组内小展示:一般运用于“自助独学”与“探究互学”环节之中。小组展示要解决的是:学生把“独学”和“探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提交给小组长,小组长组织组内优等生在组内进行讲解展示.
(2)小组间交叉展示: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展示,也是小展示的一种,是在组内小展示的基础上,小组长把本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报给老师,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查看如果有其他小组解决了此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全班共性问题,就没有必要在班内合作探究并进行大展示。
(3)班内大展示:是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的展示,一般运用在“探究互学”环节之后。展示的内容是全班带有共性的、易出错的问题,即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大展示是整个课堂展示的核心环节,是在小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的。
展示的方式有:口头展示(语言)、书面展示(写)、行为展示(肢体表演或做实验)和实物模型展示。
(三)生长课堂“四环”
生长课堂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少教多学,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根本原则,科学地安排学、讲、练的时间,形成“助、探、展、测”四个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着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各个学习过程。
助——包括自助、互助、群助三种方式,自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形式)、互助(学生间互相求助以期解决遇到的疑难)、群助(在班级展示交流中获得的帮助)。
探——探究知识疑问、探究能力形成方法、探究思维提升途径。
展——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成果,发现并提出问题。
测——通过学生自我检测和教师适时评测,测试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四)生长课堂的“基石”
生长课堂的开展必须以“小组”建设为基础,构建立体的自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小组,通过六个步骤:选组长——拟定组名、组训——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建立小组内的监督评价机制。“小组”的组建原则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生4—6人为一小组,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小组合作形式就是把班级中的成员进行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小组的形成便于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合作竞争。激励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发展个性能力。小组的建设便于合作学习,也便于自主管理。解放了老师,让学生自律。把教者与受教者(师生)之间的外部矛盾转化为受教育者(生生)之间的内部矛盾;把要他学和他不想学之间的外部矛盾转换为他不学不行的内部矛盾。所以把小组建设成功,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组建设是生长课堂成败的关键。
利用小组形式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越充分。班级自主管理是生长课堂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中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既符合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四、“生长课堂”的核心素养
生长课堂的实施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教师从关注“怎么教、教什么”到关注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处理好“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关系,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形成,给予学生真正适合的教育。
在提高学生素质,形成素养的过程中,“担当、协作、沟通、反思”是生长课堂着力培训的核心素养。
1.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履行自身的义务,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对班级的担当和责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调与配合能力,
3.通过交流展示培养沟通能力。
4.通过自学总结,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批判能力。
生长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生长为目标,变革了课堂教学模式,把育人为本和立德树人放在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把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的核心,帮助学生找到其兴趣,发展其潜能,形成综合素养。生长课堂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素养。
以生长课堂为抓手的生长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引领,注重师生共同生长,注重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能够让学生在一个“不偏重知识”“不唯能力”且“情感态度不缺失”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中,我们认为生长课堂能够适应时代教育发展,是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方式。探索和实践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生长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