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小学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教育,德育是这项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把提高道德意识和指导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任务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内容
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1、在认真复习当天功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应根据老师教学进度的安排,提前预习新课,遇有疑难问题,应先思考,并作出标记,然后带问题去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
2、当天的功课和作业,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或别人请教。
3、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或进行观察、调查、实验。
4、当天复习完功课和写完作业后,应清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
5、学生进入教室,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不准穿背心、内短裤、胸衣、拖鞋等。
6、预备铃响后,必须迅速、安静地进教室入座,做好思想上、学习用具上的准备。
7、上课铃响,班长喊起立后,必须静、齐、快地起立向老师问好致敬,待老师还礼毕,才能坐下。
8、如迟到,须在教室门外立正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
9、保持正确的坐姿,用心听课,开动脑筋,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不看非本节课的书籍,努力掌握教师的讲课内容。
10、多质疑、勤研讨,敢于提问题,勇于开拓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老师不叫议论时不议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11、做好听课笔记,内容要点,典型例题,思考提示及疑难问题等,都要做简明的记录。
12、自习课必须保持教室安静,不得擅自下位,随便进出,不得谈笑或大声讨论问题,更不允许进行文娱活动。
13、下课铃响,须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如有老师听课,须待听课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14、各科作业本,必须保持整洁美观,不得在作业本上乱涂画或写与作业无关的文字。
15、有事需请假者须家长打电话给学校老师批假。若无故旷课且家长没有联系班主任说明情况者,主动承认错误并保证下不为例。
16、严重扰乱课堂、自习秩序,无论责任重在哪方,要主动承认错误,若无意承认错误,通报批评。
17、课间、校外不得违纪,如课间追逐打闹、打架斗殴、欺负同学等。
18.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践踏花坛。
19、做眼保健操时保持安静闭上眼睛认真做,动作标准。
20、破坏或毁坏班级与学校公物,按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