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莱阳市教科研中心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中考会考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减”政策,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进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促进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围绕重点工作,制定三项措施:集体备课、活动引领、课堂改革;抓好三支队伍:党员干部、班主任、骨干青年教师;以级部管理为突破口,强化教研组建设,在落实好教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静下心研究中会考及优生培养,力争今年中会考成绩保三进二,缩小与第一名的差距。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传承古柳精神
抓好党员干部、班主任、骨干青年教师三支队伍,继续弘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古柳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有人管。
1.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骨干教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落实“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师生、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建立起“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充实学校领导团队,让更多年轻教师加入到领导队伍中来,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优化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近几年,有经验的班主任因为年龄大辞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队伍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表现出了经验不足,方法不多,与家长沟通不畅等问题,有的班主任驾驭不了学生,班级管理混乱,课堂纪律差,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出现问题比较多,引起任课教师及家长的不满。本学期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教师毛遂自荐,级部主任推荐,教师举荐,不断优化、充实班主任队伍;二是政教处联合教导处、级部通过不同方式强化班主任培训力度,手把手教给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案例复盘让班主任掌握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观摩提高与家长交流沟通能力、学会开家长会的形式与表达方式。
3.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增加各级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数量,走出去,请进来,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锻炼的机会;以级部、教研组建设为依托,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青年教师爱事业,爱学校。通过培训会议、以老带新绿色帮扶,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处、工会团委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典型,发现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培养,带领青年教师进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力量和不竭动力。
(二)抓常规管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教导处牵头,制定具体的教学常规细则,突出常规管理的重点和常规管理的全环节监督检查,形成精细化常规管理制度;落实级部、教研组、备课组负责制。由级部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作业布置与审批、学生辅导的安排;教研组和备课组落实备课、作业批改效果监督检查,向备批辅改各个环节要质量,探索学科备课的方式方法,精细落实集体备课教研、推门听课等制度要求。加强过程性督导力度,并留有详细记录,作为年度考核和优秀教研组评选的依据。
2.集体备课扎扎实实。教导处结合《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与创新》课题,探索校本教研的新路径,落实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创新集体备课新思路,形成自己的经验。各学科集体备课要真正落实到位,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要有内容、有主题,不能走过场,做样子,教研组长是集体备课第一责任人,要与备课组长衔接好,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优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研究怎样教的问题。要留好集体备课材料,要有自己的东西,严禁网上下载。
3.中会考研究有所突破。细化中考、会考学科复习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确保课堂复习效率。三月份,组织毕业年级复习课、习题课和讲评课三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组织好每月一次模拟考试及质量分析会,4月底,参加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模拟考试。进行优生培养策略研究,突出级部及学科特色。
4.课堂改革注重实效。进行备-研-讲-评一体化教研模式研究及“双减”背景下“一体两线三段四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运用改革,优化听评课管理,加强对四维观课量表的研究与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少讲多练,讲练结合,把时间让给学生,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效率最优化。
5.进行课题的有机整合。把学科核心素养、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研究、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与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等进行有效整合,选树一批典型教师,带动各个项目的开展。继续开展语文大阅读工程,推进中小学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形成自己的特色,语文阅读课要开起来,保证学生阅读时间;英语人机对话、理化生实验技能练习、理科习题集的建立都要有具体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鼓励学科在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改革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交流经验。
(三)抓五育并举,修改评价方案,创出古柳品牌
1.落实课程刚性要求。按照课程计划和音体美课程刚性管理要求,做到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调课实行备案制,一律不准私自调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做好课堂学生管理,在期末艺术测试及体育抽测中取得好的成绩。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体育大课间,培养积极向上、动静有序的学生群体。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春季田径运动会,体育达标运动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3.特长生培养有成效。音体美各学科要有特长生培养方案,组建相关的活动队组,各队组要有活动计划,有辅导教师,有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抓好特长生的辅导培养,力求中考特长生录取数量有新突破。
4.探索评价新机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教学成绩、全市活动比赛成绩及特长生出生数量,制定音体美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5.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开展“劳动月”“劳动周”活动,开发“1+1”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自觉劳动、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6.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好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入学适应、考试心理等心理专题活动,依托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做好心理咨询活动,服务师生及家长。
7.探索家校联系新途径。建立家校联系卡,成立家长委员会。逐渐完善优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建立通畅的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全方位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果。班主任放下身段,与家长平等交流,深入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变化、家庭状况、心理起伏,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家校携手做好学生的工作。
四、制度保障
为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提升小组,实行教学管理工作的“三制”:一是领导分管制:校级领导分管级部、中层领导分管学科;二是教学常规周查月检制:由教务处安排,教研组、备课组定期对各项常规进行检查督促,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三是教学质量跟踪制:由教导处安排,不定时对级部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调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