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青年路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3-0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以全区小学教研工作要点为指导,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贯彻新课标的新要求,继续推进智慧课堂的打造,聚力“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

二、总体目标

1.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双减”要求,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增长。

2.加强校内教学视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落实校本“每周一研”计划,实现科研兴教,教研兴校。

3.继续发挥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的“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督促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将致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4.积累经验,学习现有课后服务好的案例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将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优。

5.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进行充分融合,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开展好课内外劳动教育活动。

三、具体措施

(一)深化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1.加强巡查,规范办学行为。

落实新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教育部“双减”任务、有效推进“五项管理”。积极做好巡课工作,严格执行调课审批、登记制度,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缺、改课,教师要提前2分钟侯课,上课期间不得看手机、无特殊情况,一律站着上课,认真授课。

2.推门听课,凸显教学中心地位。

为保证“双减”政策下的课堂质量,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学初,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校领导与教导处入课堂一线,听课调研,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

3.开展评比,优化管理过程。

学校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校本教研等重点工作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提高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教导处定期检查、全面反馈教学情况,做好业务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评比。一二年级重视基本常规的检查,三四五年级重视“深入备课、深入研究课堂的”的检查。

4.严格班级管理,强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强化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坐姿习惯、听讲习惯、回答问题习惯、书写习惯和学科素养习惯意识。学校将会通过推门听课、日常巡课、优质课比赛等途径,检查教师对于学习习惯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二)聚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本学期推行“智慧问学、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智慧问学、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讨。通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参与性及当堂检测情况来评价课堂的质量。

1.依托新课标,重构新课堂。

强化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领悟,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各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形成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准确把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实质,把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善于课堂反思,精于二次修改。

一是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反思。上课前必须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备课,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备课格式、内容要严格按照督导的要求,内容规范、项目齐全。集体备课的前提是认真分析班级学情、学生需求,进行备课的深度研究,对于问题设计及解决办法进行深度思考,适时、适度地进行个性化修改与设计,调整教学活动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大化。二是加强听评课反思。基于学科特性,重点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投入度,自主思考探究的程度,小组合作互助的成效,课后进行思考总结,并记录听课本上。三是加强教师个体的课堂反思。每位教师要注重课堂观察、学生发展,全面细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反思,为课堂教学的二次开发提供可能,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3.精心设计作业,优化作业管理。

教师要精准设计、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做到“精、实、细”:“精”指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质量,禁止随意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甚至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实”指作业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细”指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要全批全改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补偿,对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强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帮扶。

4.以测促教,促进全科发展。

一是落实当堂检测制度。要求每堂课通过自主练习、《同步练习册》、作业本、练习纸等方式检测课堂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二是进行单元过关检测。三至五年级语数英学科实施“实时评价,精准分析”战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活力新课堂”授课评价及单元回顾整理的评价中,每次检测都要搞好数据分析与评判工作,教研时间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科、教师、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

5.培优补弱,做到分层教学

关注前30%学生和后30%学生的发展。一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低起点,严要求,从基础抓起,从学习行为习惯抓起,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进。针对前30%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吃饱,还要吃好。二是各级部制订培优补弱计划,做到: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地点,定培训教师,定培训内容,定培训目标,定培训措施。辅导教师每周培优不少于一次。

6.融入技术,助推智慧课堂

信息化、智能化已经开始逐渐融入教育,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同样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结合互联网,探索“互联网+课堂”与“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中,增加活力新课堂评价内容,丰富学习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需求;借助多媒体图像、视频等资源,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直观感受,深刻理解;重视即时生成的数据统计,及时进行诊断分析,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因学而教。

7.全力备战,调研督导齐奋进。

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可利用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团结一致。在新的一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总体素质

1.扎实开展学科教研

各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五定五有:定地点、定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一节为语文组教研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数学组教研时间)、定内容(外出学习汇报、听课、评课、观摩专家课例及讲座、集体备课、校本培训、课题组活动等)、定研究主题、定发言人,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敢说,爱说、会说;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

2.继续推进青蓝工程。

本学期继续实行带教计划,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徒弟要主动向师傅和骨干教师请教,要多问、多听、多看,要经常到师傅的课堂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师傅双方精心准备示范课、汇报课,认真听课、评课,提出了建议与改进措施,实现师徒的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并以此带动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

3.搭建优质课比赛平台。

本学期,学校将以活力新课堂的教学改革为核心,致力于教学评一致性,举行智慧课堂的学科优质课活动,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4.夯实教学基本功训练。

青年教师要坚持每周一次钢笔字,一次粉笔字。学期末,举行粉笔字比赛,比赛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5.拓宽教师成长渠道。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把握线上线下的学习机会,继续坚持外出活动,二次培训制度,将收益最大化,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提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