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地震,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在地震中的人身安全。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为切实增强师生在遭遇灾难时的自我防范的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特制定此预案。
一、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更好应对地震灾难,特成立抗震救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应对和处理地震等突发事故。
抗震救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宁 负责全面领导工作;
副组长: 张秀丽 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工作;
成 员:吕广庆、孙芳、曲鸣、赵善珍、姜灵
职责:负责监督、指挥各年级的师生逃生疏散,综合指挥、协调学校安全救援、抢险、善后和事故处理。
救护小组:曲鸣、曲君、曲斌、王家敏、苏维德
职责: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采取积极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保护生命安全,提供援救物质,转移伤员,做好安抚工作。
二. 应急措施:
(一)紧急避震
1、认真学习抗震知识,积极参加防震演练,熟悉紧急避震措施。发生地震后,任课教师应组织学生立即就地蹲下,躲进书桌下,用手或书包护住头部,保持镇静。没有发布疏散命令,一律不许跑动。教师还应做好学生短暂安抚工作,要求学生不要慌乱。靠窗学生在桌下应用一只胳膊弯曲保护眼睛不被碎玻璃片扎伤,用另一只手抓紧桌腿。
2、在厕所的学生,也应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震。(如靠近墙角处,小空间出等地点)
3、室外的学生应及时跑到空旷地带,蹲下,双手抱头。注意避开建筑物或电线,防止被砸伤。
4、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指挥。其他教师各司其责,马上到位,负责监护学生的疏散工作;班主任老师,立即到教室,稳定学生情绪,做较短的安抚教育,并随时观察疏散的时机,听候命令,准备组织学生疏散。严禁不管学生私自逃生。
(二)组织疏散 地震强震动后,听到紧急疏散逃生的信号后,各楼层老师迅速组织学生向操场疏散,并在操场指定位置集合。(班主任、任课老师在门口注意疏散的时间和顺序)
具体疏散方案:
规定撤离路线: 直接从教室向操场撤离,撤离过程中西边的班级走大路西侧,东边的班级走大路东侧。
(1)在撤离时,教室的前门由在班内的教师负责,后门由离教室后门最近的一名学生负责,防止慌乱中因门半闭或关上而影响学生疏散。
(2)在紧急疏散时,最后面一排的学生将凳子放到自己课桌底下,其余所有学生的凳子一律放入自己身后面的课桌底下,以便及时疏散。
(3)各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迅速有序(两列纵队)撤离,不要拥挤、慌张。
3、疏散集中地点:大操场。学生到达操场后,在各班主任和老师指导下,就地蹲下,双手护头,远离房屋和易倒塌设施。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保持镇定。各班清理人数。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4、保持通讯畅通,学校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师生情况,请示进一步处理意见和建议。全体老师服从学校统一安排,联系家长,将学生全部交到家长手中。
5、师生中如出现受伤人员应立即报告,救护小组及时进行救治。情况较重的立即通知120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家长。
6、学生发生伤亡事故后,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以及成员配合班主任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并与有关部门及家长取得联系。
7、地震后,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认真清理班级和功能室受损情况,重点查看墙壁有无裂缝,室内外设备设施如电灯、电扇、门窗玻璃等物品是否安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复,并对全部区域进行清扫消毒,直到符合相关要求方能复课。
8、如遇余震,当事老师要视其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疏散。
三、责任细则
学校对防地震过程中,对违反规定、监护管理不利的有关责任人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对迟报、漏报、瞒报而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老师要追究其责任。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领导要负责事故的处理,要控制事态,解决好相关问题,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对在地震中擅自撤离岗位,组织不力,散布谣言或在震后工作中不尽职尽责,造成责任事故的,学校将追究其责任。
四、后续工作:学校尽快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地震情况,并向师生发布。组织相关专家对校舍、设备设施进行清理登记,等待复课通知。教师与家长联系,将学生疏散回家。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5)、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6)、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