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现栖霞市松山学校,始建于2008年,2011年松山河东处的原松山中学与原金山中学合并迁入松山二职改建后的新址,2013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是一所全日制“走读+寄宿”的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4年9月,学校拥有教职员工60人,在校学生353人,其中幼儿50人,小学303人。学校占地面积395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总投资2700余万元,现建设有一幢综合楼,一座教学楼,一幢宿舍楼和一处师生共用食堂。学校一直秉承“知行”教育核心发展理念,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之校训,以人文倾心教育,以智慧用心办学,以真诚热心服务,成就教师,幸福学生,满意社会。学校一直立足课堂改革前沿,致力于“小班化”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为代表的特色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学校发展
松山学校工作文化底蕴丰厚,改革意识强,存在以下潜在的发展机遇:学校管理的认知理性与前瞻思维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的合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科研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立德树人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尚不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尚不够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完善。我们将进行认真地总结反思,着力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与改进,扎实推动松山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新课标学习和新教学研究为基准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传承、提炼、理顺、规范、发展为工作指针,以找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定位和质量短板为切入点,凝心聚力,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品牌内涵,致力于松山学校的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工作引领,弘扬正气,创设优良学风和校风
强化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优化学习内容,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以学习促进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迅速形成;坚持正面引导,不断提升师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着力创设良好和谐的育人氛围和工作环境;多措并举,推进家校共育,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和形式,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合力;针对学校管理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廉政责任制,推进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干部执行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规范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一方面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着力打造一个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精通管理业务、勇于创新开拓、团结和谐廉洁的学校领导团队;另一方面,坚持全面推动与重点培养相结合、自然成长与催化提升相结合、理念创新与工作实效相结合、内部激励与外部推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学校各级各类考评机制和维度,坚持开展“青蓝工程”,以老促新,下气力培养青年教师,建立并推进教师队伍发展与提升的长效机制。
3.通过优化队伍建设、健全培养模式、拓宽培训载体、激发工作动力等“四措并举”,扎实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学校将建立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并发挥好其带动辐射作用;逐步建立岗前培训、业务培训、骨干培训一体化的班主任培养模式;整合优秀班主任资源,线上线下同步多层面开展班主任培训与学习;不断规范并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加强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服务意识,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和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4.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推动学校办学特色发展
面对新课标和新一轮课程的变化与转型,我们将立足于学科教科研工作,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并加强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与学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科课堂建设,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下,着力打造特色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同增效。
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实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堂教学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倡导有效问题、求异思维和不同声音,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建构的时空,提高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更加自觉地实现角色转变,从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更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进和完善学校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评价,引领课堂教学改进活动,构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试行学历案,强化预习、复习要求,统筹课内外学习内容,树立大单元教学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减少管理程式化要求,增大课程研究集体合力,深化过程性教学反思。教学重心下移,面向全体控制好教学难度和进度,把握好教学起点,加强当堂知识评价检测。严格执行“精心选择、分层布置、分类指导”的作业总体要求,引导学生注重基础,强化能力提升。积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依托大数据,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评估与诊断,努力实现教学评估管理由成绩分层到归因分类的转变,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由可描述向可测量的转变,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立德树人,活动引领,突出实效,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
坚持德育活动系列化、主题化和常态化,坚持以德育活动为主线,开展活动育人,增强立德树人实效,让贴近学生心灵的主题德育活动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格、精神气质和伴随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以榜样示人的和谐教育氛围和动之以、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德育机制,强化突出特色德育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细节意识和底线意识,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校里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重视劳动教育,以劳育人。围绕培养专职劳动教师,依托校内外劳动研学基地,系统规划各年级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研发特色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整体架构适合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劳动教育全学科融合,重点打造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科学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不断挖掘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劳动教育品味,突现劳动育人的工作目标。
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尝试开展相关心理测量和心因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易发问题,立足事先,积极干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止和纠正学生心理认知偏差,减少因心理等原因而导致的学生安全等问题;
6. 规范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做好相关物资保障,力求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时间,不断提升学校各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部门服务意识,不断修订完善各部门工作制度和章程,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协同所有部门,共同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松山小学有着光辉的发展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将继承老一代松山教育人的光荣传统,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品位,凸显教育个性,打造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