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建设一支精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尽力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成长,争取多出区级、市级青年骨干、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使教师业务熟练能够承担各级教研课题,并努力培养专家型教师。所有教师学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三、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方式
1.读书学习。主要采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组织好教师的读书交流和读书征文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把教师读书落到实处。
2.集中学习。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例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3.交流学习。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有计划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4.随堂听课。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
5.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每人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四、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措施
1.教师听课每学期不于15节,中层不少于30节(随机听课不少于15节)。
2. 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6次集体备课活动。
3. 每学期召开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
4. 学校每年至少开展4次有关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5. 适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驾护航。
6. 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课议课等评选活动。
7. 抓好课题研究,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为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相关工作。
组长:范淑杰
副组长:李青
组员: 苏晓明 包红燕 徐长智 郑明超 姚秀秀
2.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有不少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经费,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外地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