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现依据全区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特制金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建一支具有创新之力的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以课题为引领,不断深耕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学科教学专业素养。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专家型、特色型教师。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坚持—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不断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董桂华
副组长:李青
组 员∶中层领导 级部主任 教研组长
教师校本培训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由副校长、教研处、教务处和年级组具体负责实施。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按照学校培训方案落实具体计划 。
1.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2.教研处依据本规划制订每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3.根据培训考核规定计算各位参加培训老师的总分(培训态度10%、学习表现15%、作业成绩25%、出勤考核25%、培训成效25%,共计总分100分)。
五、具体发展要求
(—)30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胜任型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
1.上岗未满三年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夯实基本功。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
(2)每月上1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
(二)45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0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指向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独立设计承担。
4.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
5.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信息技术课题成员上1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课),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5节。
6.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
(三)45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每学年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2.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
3.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争做专家型教师。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加强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的培训,积极支持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同时把培训内容和心得与青年教师做交流,定期开展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结对教师对青年教师要认真指导,教研组要关心本组的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基本功训练,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期中与期末分别召开青年教师教学反思座谈会 。新增加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技能培训,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
(二)以读为本,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以“师生共读书,同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一是继续大力投资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及时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深度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积极邀请专家为教师和家长举办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举办教师读书交流、演讲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四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
(三)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每天都会碰到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
(四)互为良师,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洋兴叹。因此,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论资历,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师傅。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五)科研内化,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我校的科研原则是:关键的教学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我们的工作理念是∶研究的价值不是成果,而是获得成果之前的经历,研究的目的不是人的新成就,而是成就新人,研究的关键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彻底打破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对成果的“敬畏感”,捋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以期真正实现:备课时,能进行二度开发,教师是研究者;上课时,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室要有“第三只眼”;下课后,教师就是反思者。
(六)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学科为单位的公开课评课、研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支持奖励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获得的成果。
七、培训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教务处负责培训内容与组织形式的统筹工作。各教研组长按学校培训方案制定和落实具体计划。
2.培训经费:学校每学期均筹集和拨发校本培训专向经费。
八、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教师制定个人成长教育计划;
2.进行师德教育培训;
3.开展深度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学习;
4.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技能培训;
5.开展新进教师系列培训和骨干教师示范课;
6.青蓝工程结对。
十月:
1.开展“深度学习”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例研讨活动;
2.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课和新进教师汇报课;
3.在教研组内开展深度学习分享交流;
4.开展信息技术(Scratch创意编程)培训。
十一月:
1.开展校长、业务领导推门听课活动;
2.持续加强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一致性的学习研讨;
3.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例研讨。
十二月:
1.开展“深度学习”教学研讨活动;
2.开展期末复习策略研讨活动。
一月:
1.加强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贯彻深度学习研讨;
2.完善教科研资料,迎接上半年的检查。
二月:
1.假期里,教师自己观摩本学科的优秀课例并写出观后感;
2.阅读学校指定的2本专业书籍,并写出读后感;
3.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打卡活动。
三月:
1.组织新进教师参加教师基本教育通识培训;
2.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等教师基本功培训;
3.进行骨干教师立标课和青年教师大比武展示课;
4.开展创客和学科教学融合培训
四月:
1.进行师德教育培训;
2.开展班主任培训;
3.继续开展“深度学习”教学研讨活动;
4.进行新课标培训;
5.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例研讨和展示活动。
五月:
1.继续开展“深度课堂”教学课题研讨活动。
2.开展信息教育技术培训活动;
3.进行新课标培训。
六月:
1.完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2.教师完成个人学习总结并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