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小纪镇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制度

日期:2024-02-27      来源: 海阳市小纪镇初级中学

字号: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建立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省市有关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教学管理规程,进一步促使我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教学计划

学校、教研组、教师均应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第一周,备课组教师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和级部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以及上学期的教学情况,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制定出本学期教学活动的总体计划。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措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同步或配套的教改试验和课题研究等。

2.单元教学计划。指备课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本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对每一单元的教学作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其中应科学设计“形成性测试”、教学反馈。单元计划必须在每单元教学前由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制定,分别写在备课本上。具体内容如下:单元名称、单元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节划分、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作业安排、教学措施等。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须持教案上课。

1.备课前,教师要弄清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课文的知识结构、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以及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要阅读和查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求得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厘清教学思路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教师的直接经验和社会生活出发选择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多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与思考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体现出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在科学、合理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状况下鼓励教师突破书本,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

3.备课后中教师要理顺和简化教学思路,进行教具、学具、课件及学生学习资料的准备。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并对后续教学做适当调整。

三、集体备课

1.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每学期开课前,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三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科教研室,一份交年级部。

2.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3.每次集体备课,各课题的研讨都要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按周教学计划安排的课题写出书面材料(或教案),教级部主任审阅后方可进行集体备课研究。

4.集体备课应当强调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课标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发挥集体智慧,而不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5.集体备课时不但要研究教师如何“教”,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研究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6.研究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对于习题的精选也是重要的内容,其主在精,唯有如此学生才不至于负担很重乃至厌学,精选习题其面要广,通过集体中每人在不同教参中精选的问题进行二次精选达到精益求精,上扣课堂知识点,下为学后复习打好基础。

四、课堂教学 

1.教学行为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教师讲授要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满堂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3.认真执行教学设计环节,提问要有层次性,问题的提出不得干扰学生思考。要明确讨论、阅读、合作、探究等具体环节的操作程序,保证有效用时。

4.教学中要讲究教学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应文明教学,穿着整洁大方,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严禁酒后上课,在课堂里不吸烟,不使用手机,不坐着上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 

6.严格执行课程表,不串课、缺课、不私自调课,按时上、下课,充分保证授课时间,不中途退出课堂。

五、作业设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每一次练习、作业不仅要适应学科特色的总要求,而且要有具体到题目的个别要求。命题意图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练习及作业的效果。

2.作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作业和练习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立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等题型,以保证全体学生能按期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能使优等生、特长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3.要有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作业的内容有层次——向学生提供“菜单式”作业,体现异步教学;作业的种类多样——巩固类、实践类、课题类等,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的布置要体现趣味性、创新性、人性化的特点。         

4.作业时间的控制。各级部必须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科目和作业量。初一、初二以语文、数学、外语三学科的课外作业为主,初三、初四可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的课外作业,各学科每次作业量不得超过半小时(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算),课外书面作业总量,每天控制在1.5小时内。

5.按照教学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允许以集体评讲代替批改,以张贴答案代替批改,以家长签字、学生互批代替批改。重点作业及练习应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

6.作业批改要及时。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讲评,对独创性的见解和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作业讲评要鼓励先进,启发和帮助后进,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