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学校工作计划,以“提振精神,务实拼搏,为百年名校增添新荣光”为总目标,按照“一个提升”“两个加强”“三个实效”的工作思路,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压实责任
学期初,学校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指出提升中考升学率关键是提高边际生质量,这是一个包括初一到初四级部在内四年一贯的系统重点工作。全体教师要认清形势、压实责任,级部主任要持续关注边际生发展动向趋势,班主任要负起思想转化、优秀品格形成的主体责任,任课教师需在课堂教学、学业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向边际生倾斜,因材施教。
(二)优化课堂改革,提高效率
我校在稳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模式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优生培养策略,培育尖子生群体。把优生培养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持之以恒,从初一就开始抓起,实施“保尖计划”,促使尖子生群体形成。对尖子生落实“少讲精练多点拨”的原则,培养他们“好问善思”“静思静悟”“周总结月反思”的习惯;注重学生思路展示,培养学生思维,增强学科能力;定期召开尖子学生座谈会,加强学习动机、坚韧意志、良好习惯和心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非智力因素上做足文章;实行优生导师制,跟踪优生学习生活轨迹,盯紧他们的起伏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强化常规管理,抓实督查
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突出边际生培养问题式研究。各教研组及时发现总结边际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强化批改与辅导,确保边际生补弱有效。工作组定期对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校本教研等教学常规进行督查。一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对边际生的关注度及其自身的获得感;二是每两周检查一次边际生的批改、辅导记录;三是不定期深入级部、班级实地抽查边际生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四是定期组织教研组长会议,评估研究成果并推广实践。督查中及时发现并树立典型,对工作不力的教师进行约谈并纳入到年终考核。
(四)开展业务学习,提高素养
学校组织学习了《初中边缘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方法》,针对边缘生的特点,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一是奉献爱心,以情感人,用“师爱”做好边缘学生的转化工作;二是实施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帮助边缘生树立自信,获取成功体验;三是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让边缘生学会反思;四是采用角色改变法,发挥边缘生的主体作用,让其成为班级的主人;五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帮助边缘生采用健康的方式释放他们的剩余精力。
(五)加强初四教学,不断进步
继续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年级主任主要责任人,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具体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在新学期目标引领下,充分调动毕业班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引导教师打好学科组团体战,班级团体战,盯住尖子生、关注希望生,保住指标生,狠抓临界生,争取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坚持强化训练,强调检查,批改迅速,辅导到位,团结协作,落实“三个捆绑”(领导与班级、班主任与本班科任教师、备课组长与本学科教师)到位,使新授、复习、考试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六)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改革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少,要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靠提高效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部分教师对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心中无数,教学无方向无目的。备课时教学目标照教参抄一抄,上课时随心所欲,目标得不到落实。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现在很多学生喜欢依靠教师灌输,等待教师给出结论、给出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习惯得到遏制,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七)突出德育,润泽生命底色
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实施《城关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全面实施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进一步锤炼学生良好品德,在坚持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重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优化智育,提升学业水平
进一步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深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九)强化体育,打牢身体根基
坚持健康第一,进一步强化体育锻炼,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快乐篮球、跳绳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每学期举办一届阳光体育节,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十)增强美育,涵养艺术品格
进一步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
(十一)加强劳动教育,拓展社会实践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引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适时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