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研究方案

日期:2024-02-27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将积极落实教育局和教科研中心的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围绕“以教研兴教,以质量兴校”的核心理念,为深入推动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的实施,我们要坚持德育为首,结合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要求,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在教学研究中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打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我校的教育教研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研究将以“深度学习下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作业设计”等方面为主题,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改进、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一主题两课例三研讨”模式,深入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教研活动能够真正聚焦课堂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学科立德树人任务。利用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中相关技能的学习和希沃白板软件的运用,积极探索“互联网+课堂教学”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学习、观摩和研讨活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教促研,以研带教”,从而为我校培养出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结合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推进和加大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在上学期德育主题教研的基础上,为实现全科德育育人,我校将继续借助《初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全科育人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和学科德育教研活动,开启国家课程德育精品课例研究和课堂实施活动。通过主题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位一体”德育实施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强化课堂教学这一德育主渠道作用。

进一步规范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性,真正做到“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把育智与育人相结合,把知识性与德育性相结合,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智德合一;把“一主两翼,全程全科育人”模式开展好,通过课堂与活动,综合实践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做到教育育人的处处性、事事性、全员性、全科性;把学校的特色建设与课堂教学与各种活动结合起来,运用主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进一步突出课堂德育教育的主体性,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融合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加大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教育的整体联合。

2.结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落实与深化应用,全面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结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立足课堂教学,依靠教研活动,通过各种课型的骨干树标课、微课程设计等课型及校级教研活动等进行全面综合打磨课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和教研能力,特别是要带动中、老年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学科组要在上一学年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英语组要借助翼课网平台,为我校对“互联网+课堂教学”的研究和人机对话提供经验支撑,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辟一条通道,深入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向系统化、精细化发展。

3. 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通过作业设计研讨活动优化作业质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保证初中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真正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有效作业”是本学期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围绕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探究基础性作业的系统设计;探索性作业的分层设计;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尝试设计。让学习困难生完得成、学有余力生有所提升。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的研讨活动 ,探索形成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前面发展、多样化学习成长的需要。

4.加强教学研究,继续开展好“一主题—两课例—三研讨”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夯实新课程研究力度,求以多元,力求实效。

针对上学期常规检查中我校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新的学期我们力求在新课标、新课改模式下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我们现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学期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严格按照教研室关于教研活动的要求,规范开展“一主题—两课例—三研讨”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使教研活动能真正聚焦课堂,解决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以教促研,以研带教”作用。

(二)常规工作

1.抓好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各教研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做好研究课题的规划,规范研究过程,做好听课记录、评课记录及教研活动记录,评课时不能一味说好,要及时、中肯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总之评课要实效,不摆花架子,目的就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年轻教师听课20节以上,学校领导听课30节以上。

2.抓实抓好毕业复习研讨活动,重视作业优化设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学习与研究。各学科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体系、考试说明和各年度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把握中考改革方向,研究命题规律、趋势、重点、难点和变化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总结探讨成功的复习模式和方法。

(2)加强监测与反馈。按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查的要求,做好对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诊断和作业布置的监测工作,获取比较真实的质量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科教师,提供研讨、交流、改进复习教学的措施,不断提高教研、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调查与分析。学校领导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科学分析并找出薄弱学科和教师,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分析找原因,深入研究定措施;通过听课指导、座谈交流、参与送课下乡活动、专题研究等方式,努力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通过科学评价、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适时召开各层次质量分析会、复习指导专题会,在抓边缘生、抓复习课效率、抓考前准备及答题的对策和措施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兄弟校的联系,做好学业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交流工作,摸准命题走向,探讨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教研工作模式,提高教研工作效益。

(1)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主管教学的各级领导、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做好跟进培训、现场指导和专业咨询等工作。要深入到教师中间,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做好专业型教研员和研究型管理员。

(2)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与合作研究能力。建设以小学科研究,大学科探讨,学科组整体解决的团队式工作模式,做到以小促大,以大带小,把相近学科与大概念学科相结合,通过组内知识体系与学科方法培训、课堂教学方法与效率研究、思维导图与学生兴趣、学科与德育一体化建设等多元化组合,“二人同心,其力断金”真正发挥教研组的能力与合作,将加大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力度与奖罚力度,运用行政干预和政策激励,通过教研活动与一师一优课的结合,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学科组的集体备课、集体出题,确定目标要求,积极发挥集体力量,提高研究的深入度、效率性、达成度。

各层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有具体负责人,有详细的学期活动计划,有明确的目。在教研活动中,校长要发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主管校长、教导主任要深入教研组、学科组参加、包组指导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突出针对性,要记载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要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

教研组领导包组分工:

教研组

教研组长

听课领导

语文

孙亚蕊

徐  俊

英语

王冬梅

杨  刚

数学

崔莹莹

刘元荣

物理

王新琰

刘闪星

化学

隋  庆

林培美

生物

杨  洁

王浩杰

地理

张  文

王利霞

政治

王京杰

杨广磊

历史

李丽春

许振华

美术

王  璐

邵京峰

音乐

杨学枫

孙笠慧

体育

杨    继

邵京峰

信息技术

侯晓彤

许振华


(3)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打造出更多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活动。尤其发挥在信息技术2.0应用与教育教学整合方面有经验的教师的优点,让她们开培训会,提高其他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业务水平。

4.认真组织参与“送课下乡”活动。

密切配合市教研室的部署,切实组织好各学科教师参与“送课下乡”活动,把活动的开展作为深化教学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本教研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听评课和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二次教研或二次培训工作,为我校教师提供交流、分享和成长的平台和提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优课比赛。

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我校的“一师一优课”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听评课和打分的方式选出本组课堂教学能力最强的教师参加各项优课比赛。

通过参加优课比赛活动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 深入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大力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命题养等方面的基本教学水平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6.进一步探究校本课程建设,推进校本课程的创新。

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结合蚕庄镇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现有情境,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突出校本课程的地方化、有效化、实用化,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深入实际中、生活中、学生中、社区中进一步了解寻找校本课程建设的突入点,深入挖掘蚕庄镇红色教育的底子和文化,进一步挖掘教育性、故事性、人物性,在蚕庄镇大棚蔬菜、金矿、交通、文明镇的资源上编写有针对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创新活动、足球、音乐、美术、体育、经典诵读等进一步融合学生的需求编写相关的实用性的、特色性的校本课程,并且做到课程内容、学科内容的融合,建立新的学科结构体系。做到校本课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积极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校本课程的整体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校本课程的评价和激励政策,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热情。提高校本课程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智与德,知行合一的发展。

7.结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远程研修,继续探索“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

(1)为提升我校教学专业化、信息化能力,特别是英语组要在上一学年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借助翼课网平台,为我校对“互联网+课堂教学”的研究和人机对话提供经验支撑,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打开一扇窗户。通过培训学习和外出观摩,不断改变教师的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借助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尝试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走在学习、尝试、应用的前列。

(2)结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远程研修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立足课堂教学,依靠教研活动,通过各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骨干树标课、校级教研活动、微课程设计、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的运用等课型,进行全面综合打磨课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和教研能力,特别是通过教研研究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学常规进行全面加强,加强检查评价,规范教学常规,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教研计划;指导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教研计划,研讨确定本学期研究主题、实施方案、任务分配和具体措施等。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规范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

3.各教研组组织学习主题教研理论,如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实施,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开展各教研组的主题教研活动和校级教研活动“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和思政学科的主题研讨活动。

2.组织优势学科和青年教师在上学期校本课程编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编写有针对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3.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参与落实“送课下乡”活动。

四、五月份

1.总结前期教研经验,继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2.总结整理各组和校级教研活动研讨活动材料。

3. 做好督导室检查迎检工作 。                  

六月份

学校和各教研组进行工作总结。

五、学校教研活动安排

1.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

学科

周 次

节 次

地  点

主  题

内   容

主讲人

主持人


语文

第3周

周四下三

录播室


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中国石拱桥

徐俊

孙亚蕊

第3周

周五下二

录播室

中国石拱桥

徐俊

孙亚蕊

第5周

周一上二

会议室

基于语文元素设计的拓展性作业策略研究

孙亚蕊

孙亚蕊

第6周

周一上二

会议室

孙亚蕊

孙亚蕊


数学

第6周

周一上2

初三2班


数学教学中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元二次方程

孙芹芹

孙芹芹

第7周

周三下2

初一2班

整式的乘法复习

刘闪星

孙芹芹

第7周


周三上三

初二1班

 

同课异构研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

王浩杰

孙芹芹

第7周

周五上二

初二2班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

林培美

孙芹芹


英语

第3周

周二上二

会议室

多元作业,减负增质——双减背景下英语综合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

刘治园

王冬梅

第4周

周二上二

会议室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

刘治园

王冬梅

第6周

周二上一

初二2班

德语一体化——潜移默化,感受家国情怀


Unit 4

张雪宁

王冬梅

第8周

周五上一

初三1班

Unit 5

王冬梅

王冬梅


化学


第5周

周五下四

初四1班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提纯除杂专题

隋庆

隋庆

第5周

周五下一

初三1班

化学反应的表示

王岐霞

隋庆

第6周

周一上四

初四2班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隋庆

隋庆

第6周

周四下三

初四2班

金属的化学性质

隋庆

隋庆


物理


第11周

周三上四

初三二班

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研究


杠杆

王新琰

王新琰

第11周

周四下三

初三一班

滑轮

王德淑

王新琰

第14周

周四下二

初三二班

初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功率

王新琰

王新琰

第15周

周四下三

初三一班

机械效率

王德淑

王新琰


生物


第6周

周二上三

初二1班

生物学科中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传染病及其预防

杨洁

杨洁

第7周

周一下三

实验室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于金凤

杨洁

第12周

周三下二

会议室

精化作业设计,增效课堂促双减的教学策略研究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杨洁


杨洁

第12周

周五上二

会议室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杨洁


杨洁


地理


第4周

周二下二

会议室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践


美国

侯晓彤

张文

第4周

周四下二

会议室

美国

侯晓彤

张文

第9周

周四上四

初二2班


地理课堂中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地形图的判读

张文

张文

第9周

周五下三

初一1班

地形图的判读

侯晓彤

张文


道法

第9周

周四下三

初四2班

道法课堂中的与事实策略研究

青春时光(单元复习)

杨广磊

杨学枫

第9周

周五下三

初四1班

青春时光(单元复习)

杨广磊

杨学枫

第10周

周四上二

会议室

双减下道法作业设计实践

生活需要法律

杨学枫

杨学枫

第10周

周五上二

会议室

生活需要法律

杨学枫

杨学枫


历史

第13周

周三上四

初二2班

历史学科中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李丽春

李丽春

第13周

周四下三

初二1班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李丽春

李丽春

第10周

周四下四

初一2班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复习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张国春

李丽春

第10周

周五下三

初一1班

复习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张国春

李丽春


美术

第8周

周二下一

初二1班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漂亮的手工灯饰

邵京峰

王璐

第8周

周三下一

初二2班

漂亮的手工灯饰

邵京峰

王璐


信息技术

第9周

周五下二

初二1班

优化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


探究网络信息交流方式

侯晓彤

侯晓彤

第9周

周五下三

初二2班

探究网络信息交流方式

侯晓彤

侯晓彤


体育

第11周

周三上四

初二1班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立定跳远

杨继

杨继

第11周

周五上四

初二1班

立定跳远

杨继

杨继


音乐

第9周

周二下一

音乐室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阳光体育之歌

杨学枫

杨学枫

第9周

周二下二

音乐室

阳光体育之歌

杨学枫

杨学枫

2.校级教研活动的安排

(1)3月上旬到4月中旬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骨干教师立标课的研讨活动。

(2)3月下旬到5上旬开展三次校级道法学科的主题研讨活动。


2024年2月2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