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美丽、幸福、和谐校园,根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
1、办学理念。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办学规模。学校占地16700平方米,校舍面积107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00余万元,图书7000余册。现有在校学生111名,教职工21名。
3、战略定位。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市区级示范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小学。
4、硬件建设。学校建有足球、篮球场和田径运动场。建有普通教室5个,建有科学实验、音乐舞蹈、书法美术、计算机、等专用教室5个。体育、艺术器材均达到办学要求,安保和消防器材,实现了监控无死角、无线全覆盖。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博学笃行、诚信尚礼”的校园人文精神和“修身敬业、爱生善导”的教师工作作风;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实现“容融向荣,务实创新”的校风而努力。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更新教师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进行配置,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3)数字化班级建设。实现班级教学一体机的全投入、全使用。
(4)校园绿化逐年补充。校园绿化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促进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功能,而且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清静幽雅、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之尽情享受大自然,从而激发起师生员工热爱自然、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形成“环境育人”的良好环境。
(5)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对学校的内围墙、宣传专栏、教室等进行统一规划。
2、学校管理
(1)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使学校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2)和谐管理,加强办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开明办学、开门办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初步形成制度与人文、继承与创新、共性与特色、民主与集中、稳定与发展相匹配的和谐管理思想,以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与时俱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通过强化常规管理,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岗位和职务聘任机制,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3、师资队伍管理
(1)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支乐奉献、强能力的教师队伍。要将思想和职业道德置于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精通教育教学业务的教师队伍。
(2)师德师风建设。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探索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和奉献力的机制,调动工作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率和家长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3)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①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校内积极开展评选工作,为培养各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做好基础性工作。
②做好学历培训工作,支持教师提高学历档次,促进教师知识补充和更新。
③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结对子、师徒帮教”等形式,带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④树名师,立楷模。通过名师的榜样效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规格。帮助有一定成就和知名度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支持和帮助他们总结、推广各自的经验,创新学校的教风。
4、教学质量管理
(1)学生成绩质量方面:保证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稳步上升。
(2)课外活动方面: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每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各级各类学生比赛获得奖项。
(3)人文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受到尊重、赏识和关爱,使他们对学生和老师产生亲切感和留恋感;确保学生的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育,使重大违纪违规案例零发生。
5、家校合育管理
构建以基础课程为主,专题课程、亲子课程和活动课程为辅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具有学段特点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家长需求,指导家长在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养成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继续深化家庭区域互助组建设,提升家庭育子水平。
6、学校安全管理
按照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完善覆盖学校各块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时段和校内安全防范重点区域的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及时消除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健全完善安全知识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制度;值班保卫制度;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制度;食堂及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化学药品及危险药品管理制度;校内外寄宿学生管理制度;校园安全巡查制度;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值守管理制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违禁物品清缴制度;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制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防范溺水制度;校园防欺凌反暴力制度;防性侵制度;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