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招远市罗峰学校初中部备课制度

日期:2024-02-26      来源: 招远市罗峰学校

字号: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课堂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制定如下备课制度。

一.坚持德育为先。教师备课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做到学科教学过程与德育有机融合。

二.教师备课实行电子备课和书面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新授课采用电子备课、复习课和讲评课采用书面备课形式。

三.教师备课应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时备课分新授备课(含作文备课、实验备课)、复习备课、讲评备课三种类型。

四、教师上课前要超前备课,严禁不备课直接上课行为。

 

学期备课

学期开学前,各备课组进行学期备课。备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安排。

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单元备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

(一)备课组的设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各个学科,各年级每科组成一个集体备课组。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以学科大单元教学内容为集体备课内容,以学科单元教学所涉及到的重点问题作为集体备课解决的中心问题;对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课标、教学内容(分析梳理本大单元教学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的关联,与现实问题间的关联;本大单元教学内容对后面学习起的作用;本大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本大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容易出现的疑)、学生学情进行集体分析梳理;集体挖掘学科单元教学内容蕴含的学科思想、思维方法、德育价值(本大单元教学内容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所蕴含哪些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思维;教学内容中有哪些德育融合点,进行哪些方面的学科德育,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制定学科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研究制定学科单元教学的有效措施(如何采取措施在本大单元教学内容与所学知识间、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间建立知识关联;如何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感悟过程;教师如何引导点化、梳理总结、系统条理;如何采取措施解决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容易出现的疑点问题;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教学进度;研究制定学科单元教学的评价方式;研单元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写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各种课件、视频、资料、引用的问题情境、案例、学生学习迁移需要的习题,教学评价运用的单元测试等各种教学资料)

(三)集体备课的时间、成员和组织形式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单元进行一次 。

2、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本备课组全体科任教师。

3、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主持,校长、分管领导要参加相应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集体备课的实施

1、确定集体备课内容。备课组长在与备课组成员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集体备课的单元主题。

2、分配任务。备课组长将集体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确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

3、个人准备。组内成员根据自已的任务进行自主备课。

4、集体讨论。主备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及搜集的教学资源,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再由主备人整理出集体备课。

 

新授备课

(一)新授备课(含作文备课、实验备课)采用电子备课形式,要统一备课模式。

(二)新授课备课内容应包括:学习内容;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与方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三)教学目标制定

在单元教学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生活经历、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明确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之间的关联;认真分析所教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学科思想、思维方法及德育价值;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价值,确立明确的教目标;

(四)教学资源的准备

围绕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在服务核心知识方面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搜集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评价检测题。

(五)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制定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导入。要以现实的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

2.教学情境引入。要与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

3.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4.学生参与体验。要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经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提取问题,对已有知识转换、加工、重构、生成新知识;通过知识的关联、对比、辨晰,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赋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假设、推理、验证,发展学生思维;在学习经历体验中获得知识,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学科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教学点拨。重视知识的关联,为学生提供知识铺垫和思维搭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认知结构;

6.课堂评价和反馈。要适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解决学生认知偏差,激发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

7.课堂落实。要精选跟踪练习要有针对性,知识学习后,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加深理解,发现困惑,及时释疑,强化内化,实现深度理解。

8.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呈现出知识的系统性,促进认识结构的完善。

9.教学反思和二次备课。要从从深度学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度反思课堂。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深层学习动机;是否抓住的学科知识的本质、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是否能学以致用、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复习备课

1.明确复习范围及内容;

2.合理确定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要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通过复习要理解掌握的复习内容中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思路方法;

(3)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达到的运用基础知识、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思路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复习过程要做到:

(1)设计复习提纲,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重视知识的关联,完善认知结构;

(2)重视知识、技能、方法、思路的归类梳理、点拨强调;

(3)对核心知识的本质内涵、易错问题等复习内容要强调点拨到位,达到深度理解。

(4)重视学科思想、学科思维的理解提炼和方法的指导;

(5)重视核心知识的迁移应用、拓展提升;重视读题、审题、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指导培养;

4.精选跟踪练习。跟踪练习要有利于复习内容的巩固、迁移、内化、提升。

5.要有课堂总结,系统梳理复习内容;

6.要根据复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讲评备课

1.对测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测试成绩的区间分布情况、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等数据情况;

(2)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3)优秀生、边际生等重点学生的发展情况;

2.要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举例分析。找准问题中反映出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能力方面的盲点、欠缺;

3.对存在的问题有具体的错误原因分析;

4.有纠正问题的措施。讲评过程要重视知识的本质内涵、知识的关联,学科思想、思维方法的理解;重视知识、技能、方法、思路的归类梳理、点拨强调;重视核心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学科思维的发展;重视学法指导;重视读题、审题、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指导培养。

5.要有针对性练习。针对性练习要有利于讲评内容的巩固、应用,达到查漏补缺、理解、内化、提升的目的;

6.要有课堂总结,系统梳理讲评内容;

7.要根据讲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

五、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严禁有不备课直接上课行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