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凸显办学特色,完善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强化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品牌建设,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行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2.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继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灯塔在线、学习强国等学习教育活动。加强课程思政研究,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3.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双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建设工程。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抓好“三苗”工程,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领导能力。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继续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大监督查处力度,突出师德考核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5.加强共青团工作。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程序,保证团员发展质量。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德育常规管理,纵深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智慧德育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形成教育合力。
7.提高学生智育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阅读、写作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双减”政策,规范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8.抓好体育卫生工作。上好体育课,抓好阳光大课间活动,继续开好太极拳、校园足球、篮球和健美操等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扎实开展好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程,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抓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9.提升学校美育水平。认真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美育课时要求。加强音乐、美术、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学生社团建设,积极组织各类艺术活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10.重视日常劳动教育。开好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相结合的新思路,推进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展主题劳动活动,加强校内劳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三、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1.持续推进新课改,规范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读,深入研究新教材,提升学科素养。规范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合理安排课程、课时和师资配置。
12.抓实教学常规管理,优化高效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常规一体化管理,持续开展(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检测)“七项规范”活动,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深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问题导向教学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早晚自习辅导,提高针对性。密切关注学情教情变化,科学安排讲练考节奏。
13.强化教科研引领,落实集体创优制度。统一教学思想,落实教研制度,加强集体备课,继续开展教研组年级集体教研和学科组内微教研,鼓励教研组集体创优,深入开展教科研项目研究和课题研究。加强省、市两级学科示范基地建设,突出省特色高中品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4.抓实基础年级教学,做好选尖培优补弱。把准教学起点,抓好三基教学,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继续搞好分层教学,重视尖子生的选拔培养,加强竞赛辅导,开展强基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突出特长,提高优生竞争力。重视边际生的学科补弱,为高考大面积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15.科学研判高考形势,点面结合实现突破。关注时政热点,研判命题趋势、规律,领会命题意图,研究应试策略。理解和掌握“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把握新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做好教考衔接。强化磨尖培优意识,落实目标跟踪制和优生导师制,稳定优生队伍,确保2024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3人以上;关注边际生个体差异,全方位、立体化抓差补弱,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确保2024年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线率65%以上,一段线上线率95%以上。
16.抓好音体美生文专教学,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加强音体美特长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加强音体美文化课、专业课教学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抓好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保证训练时间与强度,提高竞技水平。注重发掘和培养文化课成绩突出的艺术、体育特长生,为冲击名校拓宽渠道。
四、健全完善保障机制,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7. 加强学校安全保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构建防治校园欺凌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制度。
18.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人事与分配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制度环境。
19.强化教职工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养讲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队伍,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学科骨干队伍,勇挑重担、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队伍,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热情主动、技能精湛的前后勤服务队伍,强化底线思维,倡树“严细实真快”的工作作风。
20.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促进能力全面提升。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组织实施教师网络研修、校本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竞赛。开展好读书活动、同做高考题活动,提高学科教研质量与实效,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2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互联网+功能。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拓展录播教室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对学科教学的精准诊断作用。抓好学籍管理及综合素养评价平台管理。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完善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利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22.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关注网络舆情,做好“问政烟台”、“网上民声”、政务服务热线、校长邮箱及来信来访等事项的办理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回复群众意见建议,切实提升群众对我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23.增强规范意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固定资产常规管理,做好设施设备维修与物资供应保障。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工作。强化财务监督,切实做好学校财务风险管控。继续推进学校食堂“4D”(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管理模式,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4.科学精准调研,抓好学生资助工作。结合家访调研和大数据统计,精准掌握生活困难学生信息,抓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奖助学金制度,加大对特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组织好各类社会捐助和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25.加强信息宣传,提升学校良好形象。强化信息宣传队伍建设与培训,扩大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宣传学校办学成绩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提高学校美誉度和优秀教师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办学影响力。
26.严谨做好档案和保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档案室建设,规范档案管理,深入研究档案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实效。
27.做好工会和妇女工作。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发挥好教代会参政议政和知情监督职能,推进学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行政。关心教职工日常生活,关注女教职工身心健康,做好退休教职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