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的普及和预防

日期:2024-12-10     

字号:

何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有哪些类型?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往往病因不够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明确,常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等)引起,也可因药物作用(如激素等)影响到骨代谢引发。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分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

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骨质疏松有哪些诱发因素?

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

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

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等;

胃切除术后人群。


骨质疏松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钙剂

充足的钙摄入可帮助获得理想骨量峰值,减缓骨丢失,维护骨骼健康。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提倡尽可能通过膳食补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给予补充钙剂。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摄入钙为400mg,可每天再补充钙500~600mg。

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也容易吸收,不过容易便秘;枸橼酸钙,含钙量低,但水溶性好,也不容易刺激胃肠道。补钙需适度,高钙血症的人禁用,过量补钙还会导致肾结石、心血管病。

维生素D

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同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调查显示,61%的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而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也都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0HD水平,来了解维生素D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