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招远市玲珑镇沟上完全小学,兼职劳动教师14人,校内劳动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每周每班1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进行劳动教育。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 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 爱生活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教给劳动方法,扩大劳动范围。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等劳动实 践类拓展课程。
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 清洁。
家校合作,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二、基地建设情况: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和建立。我们开辟了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面积大约3亩,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由学生承担,种植艾草、金银花,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学生都亲力亲为,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劳动的价值。
三、课程实践途径
1.课时安排劳动教育课每周每班不少于1课时,每学期组织2次劳动周活动。
2.组织形式:劳动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个活动载体组织完成。
3.活动方式及课程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活动方式:劳动课堂知识教学、学科劳动教育渗透、学生自我服务、校内劳动基地实践活动四种形式。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劳动教材
要建立教师队伍,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四、实践活动安排
低年级劳动清单 | ||
项目分类 | 劳动内容 | |
家务劳动 | 会洗叶菜类及根茎花果类的蔬菜 | |
校内劳动 | 保洁勤快,会主动捡一捡、扫一扫 | |
劳动实践 | 种植一棵植物 | |
家务劳动 | 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 | |
校内劳动 | 会规范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 | |
劳动实践 | 关爱老人,参与一次敬老活动 | |
家务劳动 | 为父母长辈做一次表达孝心的事 | |
校内劳动 | 观看弘扬劳动精神的故事 | |
劳动实践 | 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并为它松土、浇水 | |
家务劳动 | 学习快速系好鞋带 | |
校内劳动 | 会正确使用黑板擦擦黑板 | |
劳动实践 | 学会清洗和整理农具 | |
家务劳动 | 会洗叶菜类及根茎花果类的蔬菜 | |
校内劳动 | 保洁勤快,会主动捡一捡、扫一扫 | |
劳动实践 | 种植一棵植物 | |
家务劳动 | 拖地拖得又快又干净 | |
校内劳动 | 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品会整理 | |
劳动实践 | 认识一种植物并浇水 | |
家务劳动 | 学习清晰简单的衣物 | |
校内劳动 | 节约用电,会正确使用教室电子产品 | |
劳动实践 | 能连根除杂草,并学习用锄头除草 | |
家务劳动 | 饭前帮家人盛饭、摆放碗筷,饭后收拾并擦桌子 | |
校内劳动 | 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 |
劳动实践 | 学习用小锄头给作物松土 | |
家务劳动 | 学习碗筷并会正确收纳摆放餐具 | |
校内劳动 | 桌面整洁,桌洞整洁 | |
劳动实践 | 认识蔬菜的种类,并描述它们的样子 | |
家务劳动 | 学会淘米,并能用电饭煲烧出软硬适中的米饭 | |
校内劳动 | 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 |
劳动实践 | 和家长一起设计、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劳动小天地 | |
中高年级劳动清单 | ||
项目分类 | 劳动内容 | |
家务劳动 | 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 |
校内劳动 | 管理班级绿植,美化班级环境 | |
劳动实践 | 参加一次职业体验 | |
家务劳动 | 自己扫地、拖地 | |
校内劳动 | 会规范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 | |
劳动实践 | 关爱老人,参与一次敬老活动 | |
家务劳动 | 为家人做1次营养早餐 | |
校内劳动 | 观看弘扬劳动精神的故事 | |
劳动实践 | 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并为它松土、浇水 | |
家务劳动 | 养一种绿色植物,并记录养护过程 | |
校内劳动 | 会正确使用黑板擦擦黑板 | |
劳动实践 | 参加一次农忙劳作 | |
家务劳动 | 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 |
校内劳动 | 管理班级绿植,美化班级环境 | |
劳动实践 | 参加一次职业体验 | |
家务劳动 | 自己扫地、拖地 | |
校内劳动 | 认识一种植物并浇水 | |
劳动实践 | 参加一次校园志愿活动 | |
家务劳动 | 节约用电,会正确使用教室电子产品 | |
校内劳动 | 为周边场馆进行一次解说服务 | |
劳动实践 | 饭前帮家人盛饭、摆放碗筷,饭后收拾并擦桌子 | |
家务劳动 | 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 |
校内劳动 | 学习用小锄头给作物松土 | |
劳动实践 | 每为自己和家人手洗小件衣物1-2次 | |
家务劳动 | 参加一次校园志愿活动 | |
校内劳动 | 认识蔬菜的种类,并描述它们的样子 | |
劳动实践 | 学会分类收纳自己的衣物 | |
家务劳动 | 清扫一次班级卫生 | |
校内劳动 | 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 |
劳动实践 | 和家长一起设计、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劳动小天地 | |
五、过程组织与指导
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
1.进行讲解说明。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讲解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
2.加强淬炼操作。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3.设立项目实践。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4.注重反思交流。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5.加强榜样激励。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