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旨在普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通常,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95%,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一、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者更易患病。
2.年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3. 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过量饮酒、吸烟等。
4.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5.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
1.健康饮食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均衡膳食: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低脂奶制品。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
2. 适量运动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控制体重:BMI(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kg/m²范围内。
3.戒烟限酒完全戒烟:吸烟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限制饮酒量:如上所述,避免过量饮酒。
4. 心理调适减轻压力: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充足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7-9小时高质量睡眠。
5. 定期体检血压监测:成年人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应增加测量频率。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
四、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上述预防措施同样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
2. 药物治疗个性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单一药物控制不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降压效果。长期用药:高血压为慢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
3. 定期随访血压监测:治疗初期应频繁监测血压,以调整治疗方案。复查评估: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通过控制体重和血压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并减少相关并发症。
建议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以保持身体健康。
内科咨询电话:0535-8215719地址:招远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 玲珑路266号 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