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4年1月31日烟台市2023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4-01-31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月31日召开烟台市2023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吉鹏;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正功;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烟台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绍忠,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语堂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和王语堂秘书长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吉鹏先生;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正功先生;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女士;烟台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绍忠先生。四位发布人将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首先,请王秘书长介绍总体情况。

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语堂: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烟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扎实苦干,拼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烟台生产总值为10162.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6.1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78.2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87.98亿元,增长6.1%。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机制,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加力提速工业经济10条、促消费扩内需15条、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2条等政策措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工业投资增长1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9亿元、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400个省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完成投资2607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过半、乙烯二期全部装置开工,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形成“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大项目竞相推进格局。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实施十大促消费工程,开展12个主题“贯穿全年、连通四季”的促消费活动,举办国际海岸生活节、黄渤海音乐节、养马岛音乐节等品牌节会100多场,发放汽车、购物等消费券473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0亿元。

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强。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优秀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海洋经济蓬勃发展,长岛“蓝色粮仓”经济开发区、龙口海洋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交付首航,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1号”建成运营,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生物医药快速发展,蓝色药谷生命岛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绿叶制药一类新药“利培酮”在美国上市。东方航天港加快崛起,累计成功发射9次、48颗卫星,“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入轨,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发射成功。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74家。组建上市公司创新联盟,股权融资总额居全省首位。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9亿吨、463万标箱。成功举办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会展100多场,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31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成果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

三、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成功举办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我市位居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期评估第3位。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5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双碳”载体建设取得实效。4个区市、14家企业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发布。建成全国首个投运的城市级虚拟电厂。核能零碳供暖面积达到1250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80%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占比达到99%,八角湾、庙岛诸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启动市属企业优化整合,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均居全省首位。市级财政透明度蝉联全国地级市“七连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行“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110个,实现127个重点项目“四证齐发”、12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5900多个事项免证办理。对外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举办重大招商活动40场,引进过10亿元项目120个。举办驻华使节走进烟台系列活动,发起成立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落户中挪国际合作中心,新缔结国际友城3座。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市场采购贸易额增长8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568亿元、居全省第2位。

五、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三城联创”扎实推进。25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2个、惠及居民8.3万户;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800万平方米,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41%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3%。城市管理不断优化。拆除整治围挡504处,治理违法建设146万平方米,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60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烟台机场二期建成,莱荣高铁开通运营,潍烟高铁全线铺轨,荣乌高速烟台至威海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山海、德润快速路首段开通,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投产,老岚水库具备蓄水条件。

六、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狠抓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9亿元、增长5.3%,新增高标准农田8.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89.4万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启动第二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烟农1212”3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0家。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公路2135公里,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8个,打造省市县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21个。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34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55元、增长6.7%,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建成示范村卫生室350处,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3150张、幼儿托位5850个,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5%、7.4%。实施安全生产集中攻坚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烟台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篇章。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王秘书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中新社:

2023年烟台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成效如何?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孙吉鹏:

2023年是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烟台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发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作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创新局面。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烟台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十个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形成完整、全面的协调推进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12部分150条重点任务,梳理130项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设立15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并开展园区竞赛,全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走深走实。

强化项目引领支撑。谋划355个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库,项目数量、总投资、2023年计划投资均居全省首位。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中筛选确定项目数量、签约项目数量、签约金额、推介项目数量、项目总投资、新旧动能转换推介项目数量体量等七项工作均居全省第一。总投资1189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首批核心装置陆续中交,总投资1260亿元的万华乙烯二期主体工程建设过半、延链补链项目陆续投产,总投资230亿元的东方航天港、185亿元的东方慧眼星座以及总投资1100亿元的70多个生物医药项目已初见成效。

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国科电子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累计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30多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完成3个一类新药成果转化,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突破42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28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264家、上市公司达到64家。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印发实施《烟台市“两高”项目整改推进实施方案》,基本完成违规“两高”项目整改,并指导“两高”企业制定能效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关停改造12台30万千瓦以下落后小煤电机组,逐步实现小型低效燃煤机组应退尽退。出台《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全力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制造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集群领军企业、绿色工厂在全省位居前列,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在国家产业集群评价中获得“优秀”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总投资超7000亿元的“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快速推进,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海阳核电二期4号机组开工、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工,三峡牟平、华能半岛北龙口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建成全国首个投运的城市级数字化虚拟电厂。海阳到乳山国内首个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入运营,万华工业余热实现向中心城区供暖,清洁供暖在烟台全域渐次推进。

打造丰富“双碳”场景。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中烟台位居第3位,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发布碳达峰工作方案,编制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阳、莱州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规划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全市空气质量、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总的看,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走在前、实现新突破,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

大众日报:

工业是烟台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3年,烟台市工业经济增势良好,对全市经济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市工业发展呈现出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正功:

2023年,全市工信系统将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推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烟台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较上年前移6位。

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1和4.6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37个大类行业中22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59.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7.9%、35%和13.3%,合计上拉规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位居全省第1位。

产业能级持续跃升。持续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服务企业专员、企业倍增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9700亿元,2个产业入选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省第1。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662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完成投资1855亿元,175个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100个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均超额完成全年进度要求。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陆续中交,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企业活力充分迸发。全市252家倍增培育企业合计实现产值6440.76亿元,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产值3.2个百分点以上。80家企业产值增长超过20%,14家企业产值增长超过100%。优质企业攀高向新,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1136家、累计达到2724家。升规企业总量扩大,动态完善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用好“升规”“稳规”政策,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0家,创历年新高。

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32家企业通过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居全省第1位,实施173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带动产生新技术94项、新产品123项、新工艺91项,万华化学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万隆真空获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全省唯一金奖,泰和新材被认定为全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认定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龙口开发区、招远开发区、烟台化工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数实融合深入推进。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保持全省第1。夯实基础设施,5G基站累计突破1.7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解析量突破53亿次,成功争创国家“千兆城市”、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启动实施“百企千线”试点示范行动,完成100家企业数字化诊断,300家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9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

山东广播电视台:

2023年全市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对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促进消费工作有哪些亮点?

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 秦立燕:

2023年,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促消费工作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市消费市场持续向上向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5.66亿元,增长9.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0.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社零额增长10.4%。政策引导持续加力。构建市区两级促进消费联动机制,制定《2023年商务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措施》,发放汽车、家电等各类消费券4730万元,拉动消费20亿元。制定出台支持发展首店经济补充意见,评审认定品牌首店21家。

消费活动丰富多彩。紧抓节假日等消费节点,组织开展家电消费季、四季车展以及观浪戏雪—“金”冬在烟台遇见美等春夏秋冬促消费活动50余场,联合央视总台创新举办“‘参’入烟台 拥‘鲍’大海”2023山东夏日消费季系列活动,活动期间现场展销额突破1亿元,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消费场景持续提升。优化升级上市里、西关夜市等30个消费场景,改造提升3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建便民超市25个、服务周边居民约8万人。

电商经济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海阳、招远、栖霞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组织网红深入海岛、乡村、企业开展烟台行直播活动57场,销售烟台特色产品5653.6万元,推动全年网络零售额实现554.1亿元、增长26.9%。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出台培育壮大批零住餐市场主体支持政策,建立市县两级商务服务机制,全年净增批零住餐限上企业1537家,超前5年之和。

烟台日报:

烟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以说实现了较快增长。如何看待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有哪些亮点和积极的变化?

烟台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绍忠: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改善市场预期、切实提振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健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年初打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1”政策“组合拳”,又接续出台加力提速工业经济、促消费扩内需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同步回升向好。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基础稳固,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工业生产增势较快,重点行业支撑有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服务业恢复向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6%,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快速恢复。从需求端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有力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回升。围绕推动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目标,狠抓政策服务,狠抓市场开拓,狠抓业态创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从工业看,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15.2%,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以商务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较好,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2.4%、20.8%和27.1%,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80.7%。从投资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占全部投资比重32.3%,比重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全市限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7.0%;全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90.9%,拉动汽车类零售额增长8.3个百分点。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从经营主体规模看,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达到112.5万户,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升规纳统创历年最高,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598家。从关联指标看,全市国内税收收入增长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4.8%,其中集装箱货物增长1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2.6%,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17.5%。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9万人。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2%和7.8%,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物价总体保持平稳,CPI同比上涨0.5%。

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进”的条件越来越充足,“强”的支撑越来越牢固,为今年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陈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刚才通过五位发布人的介绍,相信大家对2023年我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发挥各自优势,把烟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报道好,为巩固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态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大家在报道中,要坚持“客观、准确、平实”的原则,多报道工作中创新举措和亮点成效。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与背景材料里的联系人联系,采制的稿件确保无误后再对外发布。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五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