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冷的冬季,骚扰人的蚊虫也销声匿迹,那么冬季蚊子去哪了呢?
当气温低于10°C时,有部分成蚊会被冻死,还有一部分成蚊会启动越冬程序,即出现一段生长发育暂停期。在此期间,蚊子会减缓自身的新陈代谢,停止繁殖并暂停各种生命活动,蛰伏在我们周围的隐蔽角落,此时的蚊子称为越冬蚊。另外,蚊子还能以幼虫和卵的形态越冬。
越冬蚊虫通常会选择温暖、潮湿、光线较暗且避风的环境作为越冬场所。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越冬习性。
(一)我们常见的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以成蚊形态越冬。一是从蛹期羽化的雌虫,它们不吸血;二是吸过血的雌蚊,卵巢不继续发育。越冬雌蚊,体内积聚大量脂肪体能够在严寒中提供能量,脂肪还可降低体内组织结冰点,使蚊虫能耐受低温。
成蚊越冬场所划重点:温暖、潮湿、朝阳无风,越冬成蚊多见于建筑群的底层空间,如地下室、车库等,公共外环境见于防空洞、拆迁工地、居家环境阳台的墙角、杂物间等。
(二)白纹伊蚊以卵滞育形式越冬,虫卵不再孵化成幼虫,这些卵可以在小型积水容器里发现。
伊蚊卵孳生地划重点:容器,轮胎伊蚊在越冬期的卵均产于静止的小积水中,卵多沉积在容器的淤泥中或粘附在杂草、容器壁上。
(三)以幼虫形态越冬,幼虫不再羽化为成虫,在水坑、污水沟、粪池里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以往研究中有微小按蚊、骚扰阿蚊、东乡伊蚊等蚊种幼虫过冬的记载。越冬孳生地划重点:安静,不结冰,水体相对大。水体大型建筑群多见于地下空间的排水沟,集水井及各种容器,公共外环境多见于围墙院落旁的排水沟、小型水坑,露天堆放的轮胎等。
研究显示,越冬蚊的数量直接影响到第二年蚊虫的总数,消灭一只越冬蚊相当于消灭千只“蚊二代”。蚊子可谓是“小叮咬,大危害”能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疟疾、西尼罗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因此,控制越冬蚊对于减少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消灭越冬蚊?
利用卫生大扫除机会,对住所院落进行清洁,注意室内平时不打扫的角落和缝隙,并减少杂物堆积,破坏蚊虫越冬场所,可以利用蚊香、杀虫气雾剂杀灭室内的蚊虫。
对于越冬成蚊密度高的场所,如地下室、地下车库、楼道等,可以使用杀虫气雾剂或蚊拍进行防治。
此外,及时清理容器和积水,翻盆倒罐,可以有效地减少蚊虫的孳生。
这些措施不仅能降低越冬蚊的数量,也能预防夏季蚊虫高峰期的到来,减轻蚊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