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期盼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突出精细管理,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工作,落实“双减”工作,在集团化办学引导下,推动各级各类教学“团队”建设,助推我校教学水平向着更高层次稳步迈进。
二、工作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年,我校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安排,开设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我校特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和校本课程。不断加强巡查,对各类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及时督促整改。细化常规检查各项工作措施,加强对教案、周(月)结、补考、作业等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提前计划、及时总结、督促改进,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跟踪整改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到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考核中。全体教师要继续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要求,各备课组尤其要在“统一作业”上加强研究,努力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更加精准地把握重点、难点、考点,要深入分析、精准把握学情,精选作业,分层、分类布置,作业设置和批改要以增效提质为原则,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效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作用,坚持、完善定期的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和不定期的进班作业抽查,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切实解决个别教师随意、超量、违规布置作业以及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继续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促进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升教科研水平
落实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和领导蹲级包组制度,强化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管理,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要按时参加所在组级活动,深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各教研组要在学年初结合上级教科研部门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认真制定本组的集体教研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学校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研活动实效。各教研组要切实加强组内建设,充分发挥本组专家型教师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切实发挥师徒结对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争取在区级以上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中推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过硬的课,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要继续抓紧、抓实集体备课,在开学初确定好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每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集体备课要发挥团队力量,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加强对部分弱势学科集体备课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集体备课的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备课组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同时各分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落实好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至少十节课是校级公开课)。
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力度,努力提升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从日常教学实际和教育热点两方面选取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开展研究,形成具有现实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成果形式。公布并执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细则,充分发挥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以教科研促教学的目标得以真正落地生根。
(三)重视新课标研究,提升课堂品质与效能
本学年,各教研组要在假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继续带领本组教师加强新课标学习,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学习实效,加强实践研究。
各教研组要紧跟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引领步伐,结合区教科研中心倡导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力新课堂要求和我校“导学展评”素养型课堂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实践,主动改良自己的课堂,切实推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改工作。本学年,学校将陆续开展校级优质课评选、新调入教师展示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四)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本学年,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开展“亲近母语行动”,利用好我校校本教材《晨读美文百篇》和《硬笔书法教程》,各班级要切实组织好每天清晨十分钟的诵读和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的写字练习,上好语文组、美术组的写字训练、指导课;探索新的阅读课模式,进一步开发利用班级图书角,严格审核各班图书角图书,进一步整合“亲近母语行动”,举办“第二十四届校园硬笔书法大赛”、“学生阅读成果测评”、“优秀作业、试卷展”、“第十三届校园英语周”、 “年度学科大比武”等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提前计划,精心组织,高效做好毕业升学各项工作
全体毕业班和结业学科教师要继承和发扬敬业爱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相关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尤其研究近五年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要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把握好教学节奏,随时随地互通有无,缺乏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老师要积极主动听课、学习,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位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班级的学情,发扬自身优势,做好充分的个人备课,保证每一节课的效率和质量;要注意全面抓成绩,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提问问题、练习和检测题等),都要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业水平的学生,努力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学会、学好、学优;习题、作业要精心选择、分层布置并及时批改、评价、反馈和跟踪改错;要认真对待每次阶段性检测,利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搞好质量分析;制定具体到人的培优补弱计划,在常规教学各环节中落实培优补弱措施,促进优生更优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明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