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研究活动

日期:2023-09-06     

字号:

为加快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并能起到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涌现出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在学校、区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原有的骨干教师随着年龄增大,有的逐渐退出教学一线。再加上近几年我校规模的扩大,有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我校,他们年轻有活力,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他们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理念还较为模糊,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管理经验不足,学科知识的把握和学情的了解存在欠缺。以上原因,导致了学校部分学科青黄不接,因此,实现青蓝对接,打造学校骨干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迫在眉睫。

二、主要目标

以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学常规的互查活动、观摩课活动、优质作业备课的评选活动、专题讲座活动、 师带徒活动等,查找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青年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尽快理解和运用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尽快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使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渐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骨干教师能有广阔的平台,能够不断发挥自己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我校教师整体得到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1.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树立勤奋、拼搏、奋斗精神。

2.较强的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能够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落实单元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讲课时重点突出,选用方法得当,难点突破。

3.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激励与鼓励为主,能以富于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驾驭课堂能力强,具有随机应变的教育睿智。

4.较强的教学能力

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灵活地运用设疑方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5.较强的教学基本功

新教师的基本功概括为“四个一”,即写一笔好字,练一副好口才,记一肚子好诗文,写一手好文章;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6.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能按教育规律组织管理学生,筛选、用好班干部,悉心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能和家长交流沟通,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开展各项文体、艺术活动,组织配合学区、学校的大型活动。

7.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大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以教材和课标为依托,积极参与教学听评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活动,能够对学校、班级、学科、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出具有瞻前性的发展意见或论述。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3年9月)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海波

副组长:刘晓娜  任常清  李 飞  修玉泉  宋振华

成员:徐丽艳 于香芝 孙成艺 杨元强 孙梅红 白 丹 聂传勇 纪艳红 徐克华 孙德华 刘炳证 刘晓娜 孙俊杰 马永强 韦步峰 邓龙波

2. 明确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申报条件

骨干教师申报条件:

(1)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得到师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

(2)一般须具有本科学历,对从教20年以上的适当放宽条件。

(3)积极投入课堂教学领域改革实践,精通业务,勇于创新,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4)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注重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规律和方法,自觉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能自行选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及撰写论文。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参与各项教学展示活动。

青年教师申报条件:

(1)1988年1月以来出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

(2)热爱教育事业,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服从管理,吃苦耐劳。

(3)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及责任感,善于沟通,团结协作。

3、确定各学科骨干团队及青年教师名单

根据我校的特点,结合各学科特色和实际情况,由各学科领导推举,通过听课、座谈等形式,最终确立各学科骨干教师名单。(详见附件1、附件2)

(二)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4年5月)

通过讲评课、参加讲座、经验交流、青蓝结对、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新课标要求和大单元备课要求。

2. 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学校的读书团队,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水平。

3.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科研活动。骨干教师要完成1-2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市级及以上刊物杂志发表或交流;青年教师要在校报上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

4.学科骨干教师要熟悉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每学年上交一个教学实例(课堂实录或教学设计)

5.学科骨干教师每学年要执讲至少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每学期在教研组做一次专题教研讲座。青年教师要执讲亮相课或过关课。

6.学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骨干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有记录,有建议;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

7.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仪式,骨干教师在聘期内带动1-2名青年教师,有带教计划和带教活动记录。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动,在教师中掀起互听互评,互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热潮,让新老教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8.开展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鼓励并优先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

9.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讲自己的教学故事。

(三)评估阶段(2024.06-2024.07)

1.组织学科领导和条块领导对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所上的示范课、上交的材料,如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论文、读书笔记、课堂实录等进行评审考核。对优秀的成果进行观摩、交流,适当时候进行公开展示。

2.青年教师针对一年的成长经历进行总结,谈收获与提高,找问题与差距,制定成长计划并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

四、保障措施

1.学校定期组织进行各种活动,明确相关要求,落实实施情况。

2.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及时查找问题改进方案,确保活动有效顺利进行。

3.优先推荐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4.明确奖惩制度,为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