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栖霞市寺口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6     

字号:

为贯彻落实栖霞市教体局、栖霞市小学教研室的工作总体要求,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教学实施,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推进新课标、“双减”工作有效落地,教导处研究、制定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入“双减”政策为契机,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课改带教改,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在传承和发展中抓好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学生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实现教学工作新突破,推进强课提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向着老百姓家门口有温度、有质感的好学校进一步迈进。

二、工作目标

1.以改进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通过制度引领、检查反馈、评价考核、团队帮扶等,促进学校上课、作业、课后托管等教学常规制度化、规范化,建构学校良性运转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学常规培育】

2.以教师新课标培训为抓手,通过聆听讲座、学习交流、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等,引领教师领悟新课改的缘起、要求及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教师素养提升】

3.以打造素养型优质课堂为抓手,通过听课评课、课堂打磨与展示等,引领教师把握新课标下新型课堂的基本的点和标准要求,努力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学习成长需要。【教师、学生素养提升】

4.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抓手,通过课程实施、习惯培养、素养展示评价激励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阳光自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努力成长为知礼向善、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各有所长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5、以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为抓手,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等各方面的评价、研究与探索、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让评价改革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助力。【教师素养、教学质量提升】

三、工作措施: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德育建设。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加强各学科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在注重学习学科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教学的同时,强化思想品德的教育,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因素,把德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

2.积极开展学校学科德育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促进学科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学科相关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浸润和渗透。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强化课表意识。课程表是学校课程方案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总课程表,按照课表提前候课,认真上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便缺课、换课。班主任是班级课程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如遇教师缺课,要及时联系教师,并通知教导处。坚决杜绝班级没有教师、学生自习的情况。

2.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坚持学校检查与教研组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形式,做好检查评价记录,及时总结与反馈,并将检查结果按比例纳入教师考核。

3.加强对薄弱学科的管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抓好课堂教学的监控工作。加强对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 规范教师备课要求,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着“功夫在课前,成绩在课上”的原则,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严格备课要求。学科教研组须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研究有效教学,共同探讨发现的问题,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做好教学诊断与测查。依据教学进度和各学科教学安排、教学重难点,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利用优质的诊断及测查试题,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测查、诊断,以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大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同步发展。

6.做好培优补困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互助等形式,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开展好培优补困工作,要培养优等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三)扎实抓好培训和教研,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与教育发展联盟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积极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校教研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外出听课的教师应及时将新的信息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馈、交流,及时上交外出学习体会。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规范管理制度,改进教研组活动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采用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办法,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次每人都有意见或建议发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3.持之以恒的组织好各类听课评课活动。教师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五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不满五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青年教师校内展示课、公开课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开展课题研究,升华教研成果。鼓励教师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

(四)持续抓好学生培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夯实学生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各项竞赛活动力求组织规范、保证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1.坚持做好学生每日晨读活动,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及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培育浓郁读书文化。

(1)利用阅读课及课外阅读,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

(2)积极推荐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的阅读做好导航。

(3)每学期组织学校读书明星、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家校互动,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定期开展好特色教学展示活动,如:经典诵读、汉字听写、计算能力、科普知识等竞赛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三四五年级学生每周五下午两节课走班参加多彩活动日。开设体育的田径、球类;音美的合唱、乐器、舞蹈、绘画、泥塑、十字绣等兴趣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学生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