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秉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宗旨,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工作目标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三抓”即抓常规教研活动、抓深度课堂提质、抓课题研究;“一注重”即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行动研究。
三、工作重点及推进策略
(一)立足课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本学期,我校将立足课堂,继续积极开展“深度学习与学评教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研究,通过深度学习和学评教一体化研究来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具体推进策略如下:
1.备课专业化改进
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精准目标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精准设计评估任务、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从改变备课开始改变课堂,教师要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备课改进,教师要研究课标、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科学习规律、做教学的明白人;通过备课改进,变以往线性教学为活动化、板块化教学,直指目标达成。独立备课或集体备课要突出四个着力点: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学习资源的引入)、思维工具的开发、评估任务的设计。集体备课基本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优化改进→课堂实践、观课议课→课后反思、修正、完善。
2.高效课堂改革
进行“三环节.四推动”深度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三环节”,即预学、共学、延学。让学生经历“我自己学会了什么,我不懂什么;我新学会了什么;我还要进一步学会什么”。预学——分年级教方法,可以是课前预学,也可以是课堂上留有预学时间;共学——一两个好问题,有质量的探究,一种好工具;延学——巩固提升,迁移运用,拓展延伸。“四推动”,即优质问题驱动、真实情境调动、思维工具撬动、资源平台互动。优质问题驱动,精心设计大问题(或主问题、核心问题)和问题链(或问题串、问题组),指导以大问题切入,围绕问题链展开高品质的学习活动;真实情境调动,将学习问题与真实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并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与体验,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有用的知识;思维工具撬动,学生依托高质量的、开放的、有挑战的、有梯度的思维工具,展开学习历程,实现学习沿着“理解→实践→迁移(或创造)”的路径持续攀升,思维工具中嵌入评价任务设计,以评价驱动师生调整、改进教与学行为和效果;资源平台互动,充分融合“学科+技术”“学科+生活”“学科+学科”,注重拓展资源的引入,实现学科教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基于课堂,超越课堂,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走向深度、高度、厚度、广度。建构尊重、激发、共生的课堂文化。
3.建立常态课堂应有的样态
一是课堂的整体样态:把时间还给学生,全体学生“动”起来,大脑动起来,嘴巴动起来,手头动起来;全员读书、思考、批注、背诵、书写、练习、操作、探究、表演……多一些“点”对“面”,少一些“点”对“点”。
二是教师的教学样态:教师调动学生学,组织学生学,巡视、批改、指导,发现问题,帮助学习,提供方法和策略,总结规律,拓展思路,引发深度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三是学生的学习样态:自学——全情投入,独立学习,独立探究,静思默想;互学——不懂请教同伴,会者帮助同伴;展学——分享交流有序,补充质疑有理有据,互动关注覆盖面;倾听——眼睛跟着声音走;表达——声音洪亮,在教室里最远的地方也能清晰听到;仪表态度——发言时身站直、声洪亮、扣问题、表达清,写字时“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读书时(指读:左手扶、右手指;坐读:身坐直、脚放平、书端正、声音亮;站读:端好书,胸前放)。
4.全员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和安排好组、校等各级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做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内观摩活动;二是做好全校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观摩活动;三是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听课学习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节。教研处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使学校教研工作不断改进、深入开展。
通过“教研组循环讲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轻教师汇报课”“学科赛课”以及校长约课、推门听课、组内互听、新老帮带等多种形式争取课堂教学人人达标。实现人人教学设计达标,人人课堂教学达标,人人有成果(优秀教学设计、教育叙事、优质课、成果论文等),走向全面的课堂转型。
(二)立足教研科研,促课堂质量提升
1.课堂转型落地有痕。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旨在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必须改掉教师“爱讲”“爱问”的习惯,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教学落实“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通过思维工具撬动、同伴合作探究能够学会的老师不讲。教师少讲、精讲,教师的教育智慧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上,还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独立学习”“合作互助”“兵教兵”。
2.学科主题教研追求实效。建立教研组主题教研计划审查制、过关制,过程中干部包学科参与制与群内汇报制,确保主题教研基于现实学科问题,有研究价值,有研究行动,有解决突破,有落实改进;活动参与面覆盖所有成员。
以学校课堂转型为统领,结合各自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教研主题,开展各学科的主题教研活动。要抓实学科主题教研,需完成下面的“闭环行动”——教研活动前一周发布下周教研主题,每个人对教研主题有思考,有资料搜集与学习,教研组要对该主题的引领课例进行打磨,确保主题教研课例具有高质量的引领性;教研活动时,除了观摩引领课例、研讨课例,还可以辅以该主题的相关资料学习及互动答疑;教研活动后,要注重主题教研解决的问题在所有老师日常教学中的落实。通过抓实学科主题教研,提升教师学科教学问题意识、研究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坚持课题带动、课程统整、课堂重构的“三课联动”策略,以“主题教研年”形式,确保主题教研基于现实学科问题,有研究价值,有研究行动,有解决突破,有落实改进;活动参与面覆盖所有成员。实效推进深度课堂建设。以课堂建设为切入点,加强薄弱教师提升,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三)立足课题研究,促教师问题解决意识提升
1.加大对课题管理的力度,确保课题研究的开展。
第一,认真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二,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检查和指导。
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定期开展协作研究,集中学校内的教科研骨干对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2.进一步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
将选拔一批对科研兴趣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课题研究团队,形成课题研究的规模化效应。
3.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科研实效。
学校将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使教研活动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在科研的理念下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推动教研科研化。
(四)突出学科重点,重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继续做好“四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种爱读书的好习惯。本学期着力抓好“一手好字”。具体落实方式:一是加强写字教学研究,课堂重视写字指导,有充分的写字时间;二是关注学生日常书写,作业检查、展评等;三是写字单项检测或写字比赛,并纳入期末考绩。
数学学科:根据教研室学科技能测查要求,本学期继续加强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方式:一是听课观察、课堂评价、课堂达成度测试;二是学科能力单项检测。
英语学科:突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方式:一是课堂观察学生口语表达情况;二是单项能力检测;三是英语节学生的展演。
其他学科进行各学科学生基本能力测试。
(五)立足教研科研,促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鼓励教师对自我发展有规划,有愿望。根据入职年限以及目前自己专业发展层次,自主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以此调动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推进我校教师队伍呈阶梯型发展。
2.重视干部、教师读书。做什么研究,读什么书;遇到什么问题,读什么书。通过专题阅读、读后专题研讨,使读书与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直接发生联系,在改进实践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本学期教研处将组织全体教师继续练写粉笔字,争取人人做到周周有进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过程中我们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和比赛,如毛笔字培训,钢笔字比赛等。在学期末组织评比来展示老师们一学期的进步。
4.鼓励教师积极出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及其他业务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成长。
5.鼓励教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目的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形成“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小课题研究体现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求切入口小、针对性强、研究周期短,鼓励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附:《教研处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配档表》
时间 | 工作要点 | 责任处室 | 参与者 | 备注 |
九月 | 组织全体教师学课标,通教材,进行集体备课;突出全册、单元、课时备课的重点。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各学科学期纲要,做好教学策划,调整教学速度;明确学科教学重点、学科研究重点,如写字、大量读写,生活化数学等;研究学科核心能力、素养及教学方法; | 教研处 | 全体教师 | 本月核心工作 |
各教研组跟进年轻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开展帮带活动、观课议课活动,注重反馈与改进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教研组教师 | ||
“青蓝工程”师徒结队
| 教研处 | 级部主任、任教本学科不足3年,任教本年级不足2年的教师 | ||
区级优质课(大比武)磨课活动 | 教研处 | 各教研组长 骨干教师 | ||
抽查备课,跟进各学科教研活动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 ||
交流轮岗骨干教师示范课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骨干教师 | 九月的第二周 | |
近三年入职青年教师汇报课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青年教师 | 九月的第四周 | |
区级小课题申报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相关课题教师 | ||
十月 | 开展读书月及“读书节”相关活动 | 教研处 | 各级部主任 | 本月核心工作 |
开展语数英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 教研处 | 全体教师 | 贯穿全学期
| |
抽查备课,跟进语、数、英学科教研活动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 ||
学教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汇报课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青年教师 | ||
作业设计比赛 | 教研处 | 全体教师 | ||
十一月 | 开展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 |
对各学科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跟进、指导
| 教研处 | 课题组成员 | ||
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 教研处 | 青年教师 | ||
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集备展示课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各学科教师 | ||
粉笔字比赛 | 教研处 | 全体教师 | ||
十 二 月 | 学教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汇报课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青年教师 | |
经典诵读年终检测 | 教研处 | 级部主任 | ||
期末复习研讨 | 教研处 | 教研组长 | ||
一 月 | 教师教学教研工作评价 | 教研处 | 全体教师 |